从此以后,每一个改姓者都能用自己的声音,验证自己的身份。
只要能吹响这个节奏,编钟就会回应他,大地也会记住他。
名字不再是纸上的墨迹,而是活在空气里的回响。
数日后,礼部衙门深处。
沈知白坐在昏暗书房中,手中捏着一份刚送来的密报。
他看着上面写着:“北境十三驿发现同类马鞍刻痕,疑为密码传递。”
嘴角缓缓扬起,竟笑出了声。
“还在走?还在传?”他低声喃喃,眼神却冷得像冰,“好啊……那就让我看看,你们到底能走到哪一步。”
他站起身,拂袖而去。
直奔刑部密档库。
守卫不敢阻拦。他是礼部侍郎,掌宗法典仪,有权查阅百年旧案。
厚重的铁门打开,霉味扑面。
一排排木架林立,堆满泛黄卷宗。
他径直走向最深处,翻出一本落满灰尘的册子,封皮写着:“先帝遗诏影抄·秘不得宣”。
他轻轻摩挲封面,笑容渐渐阴鸷。
“既然你们要名字……”他低语,“那我就给你们一个‘祖训’。”
烛火摇曳,映着他半边脸隐入黑暗。
沈知白站在刑部密档库的尽头,手中那本《先帝遗诏影抄》封皮泛着陈年霉斑,却在他掌心滚烫如烙铁。
他翻到内页空白处,笔锋一转,写下八字:“庶民自命名者,皆属妖妄,宜付丙丁。”字迹古拙仿旧,墨色经特制药水调制,遇光渐褪,竟与百年黄纸浑然一体。
他吹干墨迹,轻轻合上册子,嘴角扬起一丝冷笑。
不是怒,也不是惧——是猎手终于看见猎物踏入陷阱时的快意。
他知道这份“遗诏”撑不了太久。
但够了。
只要三日,只要朝堂一声令下,那些背木牌、改姓名的人就会被从户籍里抹去,像风扫尘土,不留痕迹。
他们以为名字是火种?
他偏要让它成为焚身之焰。
当夜,三位致仕老尚书府中灯火未熄。
次日清晨,联名奏疏已送入宫门,题为《请正本清源以安宗法疏》。
文中引经据典,痛陈“姓氏乱则纲常崩”,恳请天子颁诏天下:凡非祖传姓氏者,不得入籍、不得应试、不得通婚。
旨意尚未明发,消息却早已如野火燎原。
北境七州率先贴出榜文,差役持棍逐户清查,凡家中供奉异姓牌位者,尽数捣毁;有少年昨日还自称“李照”,今日便被族老押至祠堂前跪地叩首,重认旧名“张二狗”;一名妇人因丈夫改姓遭牵连,被夫家逐出门外,抱着婴孩在雪地里哭嚎整夜,无人敢开门。
街头骚动四起,人心浮动。
韩四娘就是在这样的夜里潜入京兆府的。
她裹着粗布头巾,挎着竹篮,扮作卖花婆,在早衙散班时混进后院廊道。
冷风穿柱,她躲在一根雕龙柱后,听见两名差役低声交谈:
“明早南市设台,抓十个带头挂木牌的,当众除名,烧牌示众。”
“听说有个老稳婆也列上了?当年替林氏接生的那个。”
“可不是。她说什么‘产簿记得真,谁也不能夺’,呸!一个接生婆也敢议姓论名?”
韩四娘指尖掐进掌心,几乎咬破嘴唇才没发出声音。
她知道那个稳婆——虞幼窈曾托人寻访当年产簿,正是此人冒着杀头风险藏下了当年苏锦黎出生时的真实记录。
若她被捕,产簿暴露,不仅真相难保,更会牵连整个地下网络。
她转身就走,脚步轻得像猫,却在跨出院门时心头一沉——接头据点方向,油灯暗号未亮。
果然出事了。
她绕小巷疾行,避开巡街卫兵,赶到城西废染坊。
门虚掩着,屋内一片狼藉,茶盏碎裂,墙角血迹未干。
联络人失踪,信号中断,唯一能用的逃生路线也被切断。
不能再等。
她撕下裙角布条,浸入灶台边半凝的桐油,点燃后抛向邻屋柴堆。
火舌腾起的一瞬,全城十余处窗台素灯接连亮起——东市药铺二楼、西河渡口茅屋、南城粮栈阁楼……每一盏都用油纸遮蔽三分,只露一线微光,连成一条蜿蜒曲折的通道,直指城北义仓。
那是他们从未启用过的紧急联络网,名为“星引”。
七名背牌旅人趁乱转移,踩着火光指引的路径穿街过巷。
其中一人步履蹒跚,却是走得最稳的一个——正是那位年过六旬的老稳婆。
她怀里紧紧揣着一本泛黄产簿,封面写着“永昌三年春,安国公府林氏产录”,边角已被摩挲得发白。
她不知道这本薄册将掀起多大的波澜,只知道,这是她守了三十年的秘密,也是她这辈子做过的最对的事。
与此同时,七王府地库深处。
烛火映照着一排排整齐摆放的姓名帖,新一批正在压印暗码。
机器轻响,铜模落下,“咔”一声,每枚木牌背面都刻上了一组细密数字:3-7-2-5-1-8-4。
柳婉娘立于案侧,低声汇报进度:“已有三百七十二人领走新帖,十二州反馈皆称‘音验成功’。”
苏锦黎站在高台上,目光掠过这一片静默的牌子,忽然开口:“如果有一天,连名字都不必刻在纸上呢?”
柳婉娘怔住。
片刻后,她低声道:“碑灵说……当万人同呼一声,大地自会记住。”
话音未落,檐外骤风突起,吹开半掩的木箱。
箱中千枚小牌竟微微震颤,彼此轻碰,发出极细微的嗡鸣,仿佛回应某种远方的呼唤。
苏锦黎缓步上前,指尖轻抚其中一枚刻着“黎”字的牌子。
她想起重生那夜,自己跪在祠堂外,听着嫡母冷笑:“庶女无姓,岂容妄自称尊?”
她想起萧澈病中握她的手,说:“你要的不是活命,是正名。”
她想起李砚山背着木牌走在黄沙道上,一步一血痕,却不回头。
他们要的是斩断根脉,而我们要让名字,长成森林。
风渐渐停了,牌不再响,可那种震动却留在她指间,久久不散。
她转身下令:“备马,我要见李砚山留下的最后信使。”
窗外,天光将明未明。
而在城南正名坊外的青石阶上,不知何时,已悄然排起了队。
喜欢庶女攻略: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庶女攻略: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