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引是朝廷发给盐商的许可证,有了盐引才能卖盐。可最近江南的盐商们闹得厉害,说是盐引不够,卖不了盐,其实是想让鳌拜放宽盐引的额度——只要鳌拜点头,他们就能多卖盐,多赚钱,而鳌拜自然也能拿到“好处费”。
这天,鳌拜府的客厅里坐满了江南来的盐商,为首的盐商王元宝穿着一身绸缎,手里拿着个锦盒,里面装的是一颗鸽蛋大的珍珠。他见鳌拜进来,赶紧站起来,满脸堆笑:“鳌中堂,小的们这次来,是想求您开开恩,多给些盐引。江南的百姓等着吃盐,小的们也想为朝廷多做点贡献。”
鳌拜坐在虎皮椅上,眼皮都没抬,指了指旁边的钱紧:“要多少盐引,跟他说,让他算清楚。”
王元宝赶紧凑到钱紧身边,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增加五千道盐引”。钱紧一看就愣了——一道盐引能卖两百斤盐,五千道就是一百万斤,按每斤盐赚三文钱算,盐商们能多赚三百万文,也就是三千两银子。可盐引的额度是户部定的,一下子增加五千道,明显不合规矩。
钱紧拿着纸条,小声对鳌拜说:“中堂,五千道太多了,户部那边怕是……”
鳌拜打断他:“你算的是户部的规矩,我要你算的是盐商能给多少好处。”
钱紧心里一沉,赶紧拿出算盘,扒拉起来。他知道,盐商给的好处,不会少于他们多赚的钱的三成——也就是九百两。可王元宝却凑过来说:“钱先生,我们愿意给中堂两千两,只要中堂能帮忙。”
钱紧的算盘珠子停住了。两千两?比他算的还多。他抬头看了看鳌拜,见鳌拜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就知道鳌拜早就跟盐商谈好了,让他算账,不过是走个过场。
“回中堂,盐商愿意出两千两,作为‘孝敬’,”钱紧低声说。
鳌拜这才睁开眼,看着王元宝:“王老板倒是懂事。不过,五千道盐引太多,容易让人说闲话。这样吧,先给三千道,剩下的两千道,下个月再给。”
王元宝赶紧点头:“谢中堂恩典!小的这就把银子送来。”
等盐商走了,钱紧忍不住问:“中堂,一下子增加三千道盐引,江南的盐价会不会涨?百姓买盐就贵了。”
鳌拜拿起桌上的珍珠,对着光看了看,漫不经心地说:“百姓买盐贵不贵,跟我有什么关系?我要的是银子,盐商要的是利润,户部要的是税收——各取所需罢了。再说,盐是必需品,再贵百姓也得买,怕什么?”
钱紧张了张嘴,想说“百姓会怨声载道”,可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他想起上次圈地时,老农哭着说“要饿死”,鳌拜也是这样无所谓的态度。在鳌拜眼里,百姓的死活,不如他账本上的银子重要。
可没过几天,就出了事。御史张登云上奏,弹劾鳌拜“滥发盐引,导致江南盐价暴涨,百姓苦不堪言”。康熙皇帝把奏折给鳌拜看,鳌拜看完,把奏折扔在地上,对钱紧说:“张登云这老东西,敢跟我作对!你去算算,张登云家里有多少财产,他在江南有没有亲戚做盐生意。”
钱紧心里咯噔一下——鳌拜这是要查张登云的黑料,好把弹劾压下去。他赶紧去户部查账,果然查到张登云的一个侄子在江南做盐商,去年还欠了朝廷五百两盐税没交。
鳌拜拿着钱紧查来的证据,在朝堂上对康熙说:“皇上,张登云弹劾臣,是因为他侄子欠了盐税,怕臣追究,故意诬告。臣这里有账本为证,还请皇上明察。”
康熙看了账本,又看了看张登云,张登云脸色煞白,说不出话来。最后,康熙只能罚了张登云三个月俸禄,把弹劾的事压了下去。
事后,鳌拜对钱紧说:“看到了吧?会算账不仅能赚钱,还能整人。张登云以为他是御史,能管我,可他忘了,他的账本在我手里。以后你给我盯紧点,不管是官员还是商人,只要跟我作对,就去查他们的账,总能找到把柄。”
钱紧点点头,心里却越来越害怕。他发现鳌拜的搞钱手段,已经不是简单的圈地、索贿了,而是用权力控制“账本”——谁的账本有问题,谁就被他捏在手里,要么乖乖交钱,要么被他整倒。而他这个“会算账的”,成了鳌拜手里最锋利的刀,既帮他赚钱,又帮他杀人。
这天晚上,钱紧回到家,看见老娘坐在床边,手里拿着他刚买的药,叹了口气说:“儿啊,我听说你最近跟着鳌中堂办差,那鳌中堂不是好人,你可别学坏了。”
钱紧握着老娘的手,眼眶有点红:“娘,我知道,可我要是不跟着他,咱们娘俩就活不下去了。我会小心的,不会做伤天害理的事。”
可他心里清楚,他已经做了——改田册、算贿款、查张登云的账,哪一件不是伤天害理?他就像掉进了一个泥潭,越挣扎陷得越深,而鳌拜就是泥潭里的漩涡,把他往更深的地方拖。
盐引的风波刚平,国库那边又出了岔子——官办牧场的收支账对不上了,康熙下旨让鳌拜彻查,这差事自然又落到了钱紧头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搞钱传奇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搞钱传奇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