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的晨光带着雨后的湿润,像一层薄薄的琉璃,斜斜地落在紫檀木案上。案几边缘雕刻的缠枝莲纹被晨光勾勒出金边,每一片花瓣的纹路都清晰可辨。摊开的《火药军器图谱》占去了案几的大半,泛黄的桑皮纸边缘微微卷曲,那是被无数手指翻阅过的痕迹。图谱上的山川河流用靛青勾勒,笔触细腻,连渭水的九曲十八弯都描摹得丝毫不差;城池关隘以赭石渲染,城楼的飞檐、垛口栩栩如生;而三处硝石矿的位置则用留白标注,边缘用淡墨勾勒出轮廓,像三颗等待被点燃的星火,蓄势待发。
李世民端坐案后,玄色龙袍上的十二章纹在晨光中闪烁,每一针金线都透着威严。他手指轻轻摩挲着笔架上那支特制的朱砂笔,指腹的薄茧与象牙笔杆的温润形成奇妙的触感。这支笔杆是安南进贡的象牙雕琢而成,上面刻着细密的云雷纹,从笔杆到笔尖浑然一体;笔锋浸过辰州最上等的朱砂,研墨时加入了少许金箔,写出的字红得发黑,带着一种渗入纸骨的厚重,仿佛每个字都有千钧之力。
他的目光在云州矿的位置停留了足足三盏茶的功夫。那处矿址在图谱上不过指甲盖大小,却承载着云州数十万军民的生死。那里距云州城墙仅十里,按骑兵的速度,一炷香便能抵达,如今却被突厥人的铁蹄层层包裹,像一颗被巨石压住的火种。矿洞入口藏在废弃城隍庙的柴草堆后,那堆柴草是特意挑选的枯松枝,既耐烧又不易引起怀疑;密道入口更是隐在水潭之下,潭水常年浑浊,深不见底,只有熟悉水性的矿工才能找到那块能转动的青石。
前日尉迟恭的密报就压在图谱一角,麻纸粗糙的表面还带着边关的沙尘。密报上用炭笔写着:“突厥斥候已在城隍庙周边增设巡逻,白日五次,夜间三次,连柴草堆都被翻动过三次,幸有暗哨示警,未露破绽。” 李世民的指尖在 “未露破绽” 四个字上反复摩挲,炭笔的划痕硌得指腹微微发麻,他仿佛能看到暗哨躲在暗处,屏住呼吸看着突厥兵翻动柴草的紧张模样。
“陛下,云州矿的安危,系于密道一线。” 李杰侍立一旁,青色官袍的衣角熨帖地垂在地面,他看着皇帝指尖的朱砂笔在纸面悬而未落,像一柄迟迟未落下的剑,轻声补充道,“昨日已传信尉迟恭,让他再派五十亲兵严守密道入口。这些亲兵都是从玄甲军里挑的,个个能以一当十,且忠心耿耿,凡靠近密道百丈者,格杀勿论。”
案几上的青铜香炉里,新燃的檀香正袅袅升起,烟丝在晨光中扭曲、缠绕,像极了云州城外变幻莫测的战局。香炉是宣州贡品,炉身刻着 “国泰民安” 四个篆字,此刻却被烟丝遮得若隐若现。
李世民终于落笔,朱砂笔在云州矿的位置重重一点,笔尖几乎要戳穿纸面。然后他手腕一转,顺势画了个圆,红墨在纸上晕开的瞬间,仿佛有火星溅出。笔尖划过纸面时发出轻微的 “沙沙” 声,在寂静的御书房里格外清晰,红墨瞬间晕开,在桑皮纸上洇出细小的纹路,宛如地底蔓延的矿脉,将力量输送到远方。
“准。” 一个字力透纸背,笔画边缘的飞白处,能看到朱砂颗粒的闪光,像战场上溅起的血珠。他停顿片刻,又在圆圈旁添了个小小的箭头,箭头直指密道标注的位置,箭头末端特意加重,墨色深如凝脂,仿佛要将那处秘密钉在纸上。
接着是绛州矿。那里位于渭水之畔,在图谱上能看到用虚线画出的码头,码头旁密密麻麻标注着 “货船每日三十艘”“可容五丈漕船” 等字样。渭水的水纹用淡墨勾勒,波光粼粼,仿佛能听到船桨划水的声音。李世民的笔尖在矿址上方徘徊,像一只盘旋的鹰,目光扫过旁边标注的 “李泰岳父韦挺辖地” 字样,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形成一道浅浅的沟壑。
前日户部奏报就放在案头,上面说韦挺近日常以巡查为名,带亲兵出入矿洞周边,亲兵个个佩刀带剑,气势汹汹。虽未擅动矿石,却已引起矿工不安,有两个老矿工因害怕,谎称生病回了家。韦挺是李泰的岳父,而李泰素来对军械之事极感兴趣,这不得不让李世民多留个心眼。
“尉迟恭的副将王勇,明日便要启程赴绛州。” 李世民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冷冽,像寒冬的北风刮过铁甲,朱砂笔在绛州矿旁写下 “尉迟恭副将监矿” 七个小字,笔画棱角分明,锋芒几乎要刺破纸面,“告诉他,持朕的金牌,若有人敢阻挠开矿,无论是谁,先斩后奏,不必请示。” 写完又觉得不够,在 “监矿” 二字上重重圈了三圈,红痕叠着红痕,像三道锁,将矿洞牢牢锁住。
最后是岭南矿。那里远在五岭之外,图谱上用淡青色标注着 “瘴气区”,像一片挥之不去的阴影。在瘴气区的中心,便是那处富矿,标注的 “含硝量 85%” 被红笔圈了又圈,旁边还粘着片风干的硝石样本,样本边缘有些卷曲,却依旧泛着白霜般的光泽,能闻到淡淡的硝石特有的气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