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主,这些设施都要建,人手和物资够吗?”张老栓忍不住问,他管农耕,知道建灌溉渠和保温大棚需要大量人手和材料。
“人手够。”合金五特语气沉稳,“从流民里筛选有手艺的人——会盖房的去建医馆和学堂,会打铁的去修农具和机械,会制灯的去打磨油灯灯盏,会种地的去管农耕设施;再从联盟城调派五百名工匠,负责技术指导,确保设施质量。物资方面,联盟城会持续供应水泥、钢筋、能量石、药材、灯油和种子,你们只管按计划推进,有缺口随时报。”
接下来的日子,西外村进入了“全民建设”的热潮。
医馆的工地旁,工匠们挥着铁锹挖地基,士兵们帮忙搬运钢筋和水泥,流民里的石匠们则打磨石块,用来铺设医馆的地面;学堂的教室里,教书先生们正在整理课本,孩子们排着队报名,眼里满是对知识的渴望,教室角落已摆好能量石灯,淡蓝光芒将桌椅映照得清清楚楚;田地里,农户们跟着工匠修整灌溉渠,渠壁用水泥磨得光滑发亮,保温大棚的框架一座座立起来,里面种上了耐寒的菠菜和白菜;街区里,工匠们忙着给每户分发油灯,手把手教大家如何添油、点灯,孩子们围着新领到的油灯,好奇地看着灯芯燃起的昏黄火苗;地下的主水渠旁,工匠们正用干草和泥沙包裹渠壁,确保寒冬里也不会结冰堵塞。
合金五特每天都要在村里巡查,查看各项设施的建设进度,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日,他走到学堂的工地旁,见工匠们正对着教室的保温层发愁——按原计划,保温层用干草和泥沙,可北境的风太大,怕不结实。
“把保温层换成双层的,中间夹一层羊毛毡。”合金五特立刻下令,“从联盟城调运五千斤羊毛毡,明日就到,铺在干草和泥沙之间,既能增强保温效果,又能防风。另外,教室的屋顶要加铺一层铁皮,防止积雪压塌,每间教室的能量石灯线路要埋在土墙内,避免被风吹坏。”
工匠们连忙应下,心里松了口气——有城主在,再难的问题都能解决。
与此同时,赠送和派送物资的工作也在持续进行。每天都有新的流民赶来,合金五特下令,无论人数多少,一律免费赠送厚棉袄、两斗粮食、一桶水和一盏油灯、半斤灯油;对于村里的困难户,比如孤寡老人、残疾人,额外每月赠送一担粮食、一块炭、两斤蔬菜和一斤灯油;农户们种庄稼需要种子,免费发放耐寒的莜麦、荞麦和蔬菜种子,还派农技人员上门指导种植,教大家如何利用水渠引水灌溉,如何给庄稼盖草帘防冻。
医馆建成后,郎中们每日坐诊,免费给百姓们看病拿药。一个农妇抱着发烧的孩子来就诊,郎中摸了摸孩子的额头,又把了脉,说道:“是受了风寒,吃两副柴胡汤就好,我给你抓药,回去用砂锅熬,早晚各一碗。”农妇接过包好的药材,里面有柴胡、黄芩、半夏,都是常见的风寒药,心里满是感激:“多谢郎中,这药不用花钱吧?”郎中笑着点头:“城主有令,所有药材都由联盟城承担,百姓看病分文不取。”
学堂里,孩子们的读书声朗朗响起。教室里生着炭盆,温暖如春,能量石灯散发着柔和的光芒,照亮了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孩子们穿着新棉袄,坐在整齐的桌椅上,跟着先生念“人之初,性本善”。中午时分,厨工们送来热饭,有小米粥、麦饼和炒白菜,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这是他们第一次能安稳地坐在亮堂的教室里读书、吃热饭。
保温大棚里,蔬菜长势喜人。菠菜绿油油的,白菜也卷了心,农户们采摘后,一部分留给自己吃,一部分送到村里的杂货铺,按低价售卖,百姓们终于能吃上新鲜的蔬菜,不用再只吃干粮和腌菜。地下的水渠里,清水顺着磨平的水泥沟缓缓流淌,通过支渠流进田地里,滋润着干涸的冻土,原本荒芜的土地,渐渐泛起了生机。
夜晚的西外村愈发热闹,街区上的能量石灯连成一片淡蓝灯带,家家户户的油灯透出昏黄暖意,百姓们借着灯光织布、修补农具,孩子们在灯下写字,偶尔传来几声嬉闹,与远处铁匠铺的锤声、水渠的流水声交织,成了北境寒夜里最动人的声响。
这日,中立城的使者再次来访,看到西外村的变化,惊得合不拢嘴。原本的荒原上,医馆、学堂、商铺一应俱全,公路上车水马龙,百姓们穿着整齐的厚棉袄,脸上带着踏实的笑意,孩子们在街边的秋千上玩耍,地下水渠的水潺潺流淌,浇灌着成片的良田,夜晚的灯火如星河落地,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
“五特城主,您真是创造了奇迹!”中立城使者感慨道,“我们城主派来的流民,都写信回去说,西外村比中立城还要好,有吃有穿,有学上,有医看,水渠通了、田地肥了,夜里还有油灯和亮堂堂的能量石灯,现在国内还有很多人想过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机器变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机器变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