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手指移向北方的山脉:“那片山脉的积雪融水,是咱们的备用水源。现在先安排人向北清理导流沟的路线,把冰丘和碎石清掉,等修路队组建好,再一并修建保温水渠,用干草和泥沙裹住渠壁,防止冻裂。”
“所有水源地都要围上木栅栏,派两人轮班看守,裹厚棉袄,夜里多添两次柴,既能防止有人污染水源,又能盯着设备不被冻住。”合金五特的语气加重了几分,北方的严寒里,水一旦结冰,整个村子都得断炊,半点都不能马虎。
巴图连忙低头记录,笔尖在冻得发僵的纸上划过,留下深深的痕迹:“明白!我这就去安排,今晚就派两个人往北去泉眼处守着,带上破冰镐和柴火,绝不敢让水源结冰。”
解决了水源的方向,合金五特转头看向这片冰封的荒原,灵智核再次启动,无形的探测波扫过地表下五十厘米的冻土——要在这寸草不生的冻土上种出庄稼,必须先摸清土壤的底细,且越往北,土壤的特性差异越大。
“土壤成分分析完成:冻土表层含冰量35%,下层沙质土占比68%,黏土占比20%,有机质含量0.2%,氮元素极度匮乏,磷钾含量偏低,PH值8.1,强碱性。”启明的声音在脑海中响起,同时调出阿姆洛坦星的寒地农业数据库,“适配作物筛选中……优先推荐耐寒、耐贫瘠、耐碱性品种:耐寒莜麦、早熟荞麦、油用亚麻,可少量试种紫花苜蓿,既能耐寒固氮,又能当饲料。”
这些数据绝不能对外透露,合金五特只能将其转化为贴合北方实际的指令。他指着地图上更北的划分区域,对巴图说道:“越往北,冻土越厚,先从核心区北侧的地块开始试种——这片地向阳,冻土化得快,适合种耐寒莜麦,先试种三十亩,看看返青情况;东北泉眼周边的地块,土层稍厚,种早熟荞麦,成熟期短,能避开北方的早霜;最北边的沙质地,先种紫花苜蓿,耐寒还能肥地,等土壤改良后,再种莜麦。”
巴图听得连连点头,他在黑山大陆活了几十年,从没想过越往北的冻土还能种庄稼,可在五特城主嘴里,每一片向北的土地都有了“用处”。“城主,越往北越冷,庄稼能活吗?”他忍不住担心地问了一句。
合金五特面无表情,灵丝弦精准调控着语气:“早年在北方游历过,见过耐寒的庄稼品种,按我说的种,盖好保温棚,等开春冻土化透,就能出苗。越往北的地,只要种对了,收成不一定比南边差。”
巴图没再多问,连忙把每片向北地块对应的作物记下来,心里愈发坚定——跟着五特城主,就算是这冰封的北境荒原,也能种出粮食来。
接下来的日子,西外村的北境荒原上终于有了动静。首批迁徙者们裹着厚棉袄,拿着联盟城送来的破冰镐和农具,在巴图的带领下,向北开挖泉眼、搭建保温井架;懂农耕的张老栓领着十几个人,在核心区北侧的向阳地搭建保温棚,用干草和泥土糊住棚壁,准备开春播种;新迁来的流民也没闲着,跟着工匠学习搭建保温夯土房——墙体比南边厚一倍,屋顶铺着厚厚的茅草,连窗户都糊上了油纸,防止寒风灌进来。
只是北境的条件实在艰苦,狂风一刮,保温棚的茅草就被掀飞,刚挖好的泉眼边缘,转眼就结上一层薄冰;夜里温度低到能冻裂水缸,守水源的村民裹着两件棉袄,还是冻得直打哆嗦。可没人抱怨——联盟城给了他们口粮、厚棉袄,还给了他们在北境扎根的希望,就算再苦再累,也比在南方流离失所强。
随着蒙多陛下派来的首批黑夜帝国流民抵达,西外村的人口渐渐涨到了近千人。大家都愿意往北住,因为越往北水源越清,地块也越开阔,虽然冷些,但只要把房子盖得厚实,就能过冬。原本的核心区越扩越北,保温夯土房一间间拔地而起,粮食仓库、农具工坊也先后落成,连村界都向北推进了三里地。
巴图每天天不亮就起身,往北去查看泉眼的结冰情况,再回核心区安排新迁来的村民住房,夜里还要清点粮食储备,常常忙得连热饭都吃不上,脸冻得通红,嘴唇也裂了口子。
这日午后,合金五特再次来到西外村,正看到巴图蹲在核心区北侧的保温棚外,望着被风吹坏的棚顶叹气。棚里的莜麦种子刚撒下去,就怕寒风灌进去冻坏了。
“怎么了?”合金五特走过去,脚下的冻土发出细碎的声响。
巴图回头,脸上满是疲惫,眼底还有红血丝:“城主,村里现在人太多了,还一个劲想往北搬,我一个人实在顾不过来。张老栓盯着北边的庄稼,可保温棚总被风吹坏,没人搭手修;李铁柱盖房倒是利索,可北边的冻土打地基太费劲儿,人手不够;夜里仓库的看守也缺人,我总担心有人趁夜偷粮食。”他抹了把冻得发僵的脸,声音里带着几分无奈,“这北境过日子,比在南边难十倍,我怕自己撑不住,耽误了您往北发展的规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机器变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机器变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