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整整一天,太阳快落山时,才到通道另一头。巴图带着部落的人早就守在洞口了,每个人手里都举着火把,火光把洞口照得亮堂堂的。远远看见人影,巴图就举着火把迎上来,脚步迈得又大又急:“五特兄弟!你们可算回来了!我们都等了大半天了!”看到众人背上的大包袱,蛮族的人都围了上来,孩子们扒着包袱角,小脑袋凑在一起,好奇地往里瞅,眼睛里满是期待。
当烤红薯、玉米饼、腊肉被一一拿出来时,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呼,小爪子伸得长长的,却不敢乱动;铁镐和斧头亮出来,汉子们的眼睛都直了,伸手摸了又摸,感受着金属的冰凉与坚硬;女人们摸着软乎乎的棉袄,眼泪掉在麻布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巴图的婆娘抱着一床新被子,把最小的孩子裹进去,孩子的小脸蛋立刻变得红扑扑的。她哽咽着说:“以后娃再也不用在夜里冻得缩成一团了,真是太谢谢你们了。”
五特指着带来的村民,给巴图一一介绍:“这五个是铁匠,教你们打农具、修工具;这五个是老农,教你们选地、播种、浇水;这十个帮你们盖房子、挖井,都是干活的好手。”巴图“扑通”一声就要跪下,五特连忙扶住他,手上用了些力气:“咱们是兄弟,不用来这套虚的。”巴图红着眼眶,声音带着哭腔:“你们对我们这么好,以后我们整个部落的命都是你的!以后你说往东,我们绝不往西!”
接下来的日子,草原上热闹得像开了锅。盖房子的队伍选了块地势高的坡地,老农们说这里地势高不积水,盖房子最稳妥。汉子们跟着西村的铁匠学砌石头,把地基打得又深又宽,每一块石头都垒得严丝合缝;女人们跟着老农翻地,手里的铁镐比石斧轻多了,翻地的速度快了一倍,不一会儿就翻出一大片黑土地;挖井的后生们拿着铁钎子,在部落中央凿坑,铁钎子撞击岩石的“叮叮当当”声此起彼伏。巴图每天都守在旁边,时不时给他们递碗水,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井口,盼着早点挖出井水。
五特和铁巧、骨灵忙着指导打造农具,铁匠炉里的火“呼呼”地烧着,把周围的空气都烤得暖暖的。灵影飘在铁匠炉边,光点照着通红的铁块,时不时发出提醒:“温度够了,可以锻打了,再烧就废了。”阿果则带着孩子们在草地上玩,教他们认玉米种子,给他们唱西村的童谣,孩子们的笑声像银铃一样,在草原上飘得很远。
这天傍晚,夕阳把草原染成了金黄色。巴图拉着五特走到刚盖好的木屋前,木屋的木梁在夕阳下泛着温暖的光,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五特兄弟,我跟部落的人都商量好了。”巴图的声音很沉,却带着一股坚定的力量,“以前我们像没根的草,在草原上四处漂泊,是你给了我们一个家。以后,我们部落就跟着你了!这地方,就叫黑山西外村,咱们以后就是一家人!”
五特看着巴图身后的蛮族男女老少,他们的脸上都带着期待的神情,眼神里满是对未来的向往。他伸手拍了拍巴图的肩膀,力道不轻不重:“好!以后黑山西村和黑山西外村,一起过日子,一起把日子过红火!”
巴图激动得说不出话,转身对着部落的人喊:“以后咱们就是黑山西外村的人了!以后跟五特大人,跟西村的兄弟,一起好好干,把日子过好!”所有人都欢呼起来,孩子们围着五特跳来跳去,汉子们把铁镐举起来喊,声音震得草原都在颤;女人们笑着抹眼泪,那眼泪里满是欢喜。
日子一天天过,三十座木屋很快盖好了,每座屋里都摆着西村木匠做的木桌木椅,虽然简单,却很结实;村口的井挖通了,清冽的井水冒出来,甜丝丝的,孩子们围着井台打水玩,水花溅在他们的脸上,笑得更欢了;开垦的地里,玉米苗冒出了嫩绿的芽,土豆也发了芽,在微风中轻轻摇晃。
五特还教他们做了风车,用木头和麻布扎成的风车立在田边,风一吹就“呼呼”转,连着竹筒往地里抽水。巴图第一次见风车转,蹲在旁边看了半天,嘴里不停地念叨:“这东西比人浇水快多了!真是个好物件!”
有一天,山那边的一个部落来了,他们拿着石斧,嗷嗷叫着冲过来,想要抢东西。巴图拎着新打的铁刀,带着外村的汉子们迎上去,脚步沉稳有力。铁刀劈在石斧上,石斧“咔嚓”一声就断了,山那边的人吓得脸都白了,扭头就跑。巴图站在坡上喊:“以后我们是黑山西外村的人!再敢来,打断你们的腿!”他的声音像惊雷一样,在山谷里回荡。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来欺负外村。玉米长得比人还高,绿油油的叶子在风中摆动,结出的玉米棒子又大又饱满;土豆结得又大又多,挖出来的时候,筐都装不下;牛羊也养得肥肥的,毛色油光水滑。每到傍晚,西村和外村的人就聚在广场上,吃着烤玉米,喝着香甜的奶茶,孩子们在草地上追着跑,玩得不亦乐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机器变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机器变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