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特笑了笑,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等以后黑宁城越来越富,百姓们也能像这里一样,安安稳稳过日子。”
接下来的几天,马车先后路过了永泰城和永康城。永泰城背靠青山,城里的木柴和山货生意做得红火,街边的木匠铺里,工匠们正忙着打造桌椅板凳,木屑纷飞;永康城临近河流,码头边停着几艘货船,船夫们扛着货物往来穿梭,吆喝声此起彼伏。每到一座城,五特都会带着孨宁宁下车走一走,看看市集,问问百姓的生活。
“这永泰城的木匠手艺真不错,你看这桌椅,做得多精致。”孨宁宁指着木匠铺里的一套桌椅,眼里满是赞叹。
五特点点头,对一旁的木匠师傅拱了拱手:“师傅,您这手艺真地道,一套桌椅要做多久?”
木匠师傅放下手里的刨子,擦了擦汗:“谢这位小哥夸奖,这套桌椅得做三天,都是用上好的硬木做的,结实耐用。”
两人又走到永康城的码头,看着船夫们卸货。孨宁宁好奇地问一个船夫:“大叔,您这船上装的是什么呀?要运到哪里去?”
船夫笑着说:“这里面装的是咱们城里织的布,要运到黑盛城去卖。黑盛城的布料生意好,咱们这布在那儿能卖个好价钱。”
一路走来,五特发现这三座城虽各有特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点——百姓安居乐业,市场繁荣有序,城主治理得井井有条。他心里盘算着:这三座城地理位置相近,要是能联合起来,互通有无,肯定能发展得更好。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妥——每个城主都有自己的治理方式,贸然提出联合,反而会引起猜忌。
“五特,咱们接下来要去哪里呀?”孨宁宁坐在马车上,揉着有些发酸的腿,“走了这么多天,我都有点累了。”
五特看了看天色,夕阳正慢慢沉下山头,把天空染成了一片橘红色。他拿出地图,指了指上面的一个标记:“前面是永熙城,咱们在那儿歇几天。正好看看永熙城是什么样子,也让你好好歇歇。”
孨宁宁立刻来了精神,凑到地图前:“永熙城?我以前听爹说过,这永熙城是这一带最大的城,比永乐城、永泰城、永康城加起来还要大。”
五特笑了笑:“那咱们就去见识见识。”
马车行驶了半个时辰,终于到了永熙城。城门高大雄伟,上面刻着“永熙城”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城墙上的士兵身姿挺拔,眼神锐利地扫视着进出的人群。进了城,孨宁宁忍不住“哇”了一声——街道宽敞平坦,能容四辆马车并行;街边的店铺鳞次栉比,绸缎铺、珠宝铺、酒楼、茶馆应有尽有;路上的行人穿着体面,有的骑着马,有的坐着轿子,还有的推着小车卖着各种小吃,热闹非凡。
“这永熙城也太繁华了吧!”孨宁宁拉着五特的手,兴奋地东张西望,“你看那酒楼,门口挂着那么多红灯笼,肯定很好吃!还有那珠宝铺,里面的首饰闪闪发光,真好看!”
五特看着她像个孩子似的兴奋模样,嘴角不自觉地扬起:“别急,咱们先找个客栈住下,然后慢慢逛。”
两人找了一家看起来干净整洁的客栈,把马车和行李安顿好,就迫不及待地逛了起来。他们先去了街边的小吃摊,买了一串糖葫芦和一碗豆腐脑。孨宁宁咬了一口糖葫芦,酸甜的汁水在嘴里散开,眼睛都亮了:“真好吃!比永宁城的糖葫芦甜多了!”
五特看着她嘴角沾着的糖渣,伸手帮她擦掉:“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接着,两人又逛了绸缎铺。孨宁宁拿起一块淡粉色的绸缎,在身上比划着:“五特,你看这块布怎么样?做件裙子肯定好看。”
绸缎铺的老板连忙凑过来说:“这位小姐真有眼光,这是咱们从黑盛城进来的好布,颜色鲜亮,料子也舒服。”
五特看了看布料,确实不错,对老板说:“老板,这块布我们要了,再给我们来一块蓝色的布。”
老板喜笑颜开:“好嘞!您稍等!”
从绸缎铺出来,两人又去了书店。书店里的书琳琅满目,有诗词歌赋,有兵法谋略,还有各种手艺图谱。孨宁宁拿起一本《农桑辑要》,翻了几页,眼里满是惊喜:“五特,你看这本书,里面讲了好多种地的方法,正好可以带回去给永宁城的百姓看看。”
五特点点头,把书买了下来:“以后咱们遇到好的书,就多买一些,带回去给黑顺城和永宁城的百姓看。”
逛到傍晚,两人走进了一家酒楼。酒楼里座无虚席,店小二忙得脚不沾地。好不容易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店小二连忙过来招呼:“两位客官,要点什么?咱们这儿有红烧鱼、烤鸭、糖醋排骨,都是招牌菜。”
孨宁宁看着菜单,眼睛都挑花了:“我要红烧鱼和糖醋排骨!五特,你要什么?”
五特笑着说:“再来一只烤鸭和一盘青菜。”
不一会儿,菜就端了上来。红烧鱼色泽红亮,香气扑鼻;糖醋排骨酸甜可口,外酥里嫩;烤鸭皮脆肉嫩,蘸着甜面酱吃,味道更是绝了。孨宁宁吃得不亦乐乎,嘴里塞得满满的,像只小松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机器变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机器变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