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特站在一旁,看着百姓们热火朝天地学习手艺,转头对赵宏说:“光靠竹编和草席还不够,咱们得再多找几条赚钱的路子。”他指着不远处的陶窑,“城北的黏土质量好,适合烧陶罐。让陶匠们烧些带花纹的陶罐、陶碗,再在上面刻上‘黑安城’三个字——以后别人一看到这三个字,就知道是咱们的东西,慢慢就能打出名气来。”
赵宏眼睛一亮:“对!我听说邻城的陶罐都卖得挺贵,咱们要是能烧出好陶罐,肯定能赚不少钱!”他立刻让人去请城北的陶匠,还特意从库房里拿出几两银子,让陶匠们买些好炭来烧窑。
陶匠们听说城主府支持他们烧陶罐,都激动不已。一个姓王的陶匠拿着一块黏土,对五特和赵宏说:“五特大人,城主,咱们这黏土黏性大,烧出来的陶罐不容易漏水。要是再在黏土里加些细沙,烧出来的陶罐还不容易裂。”
五特点了点头:“加细沙是个好法子。另外,烧窑时温度要控制好,先用小火烧两个时辰,把陶罐里的水分烘干,再用大火烧四个时辰——火候到了,陶罐才能烧得又硬又亮。”他顿了顿,又说,“烧好的陶罐可以分两种,一种是普通的家用陶罐,卖便宜些;另一种是精致的观赏陶罐,在上面画上山水、花鸟,卖给那些有钱的人家,能卖个好价钱。”
接下来的日子里,黑安城到处都能看到百姓们忙碌的身影——妇女们坐在院子里编竹篮、织草席,手指翻飞间,一件件精致的竹编和草席就成型了;陶匠们在陶窑前忙得满头大汗,烧好的陶罐堆满了院子,有的上面画着娇艳的牡丹,有的刻着灵动的小鱼,引得不少人前来观看;渔民们拿着新织的渔网去河里捕鱼,网到的鱼比以前多了不少,脸上满是笑容。
赵宏每天都要去各个作坊转一圈,看到百姓们手里的活计越来越熟练,成品越来越精致,心里比自己得了宝贝还高兴。这天,他拿着一个刚编好的竹篮,兴冲冲地跑到五特面前:“五特,你看这个竹篮,编得多好看!林师傅说,这样的竹篮送到邻城,最少能卖二十个铜板!”
五特接过竹篮,仔细看了看,竹篮的边缘编着整齐的回字纹,篮底的莲花形栩栩如生,确实比普通的竹篮精致不少。“不错,这手艺已经练出来了。”他放下竹篮,对赵宏说,“现在咱们有了手艺,还得有销路。你派人去周边的城池打听一下,看看他们需要什么,咱们就做什么——比如东边的青州缺渔网,西边的凉州缺陶罐,咱们就多做些渔网和陶罐,专门卖给他们。”
赵宏连连点头:“好!我这就派人去!对了,等咱们赚了钱,就把城里的路再修宽些,让马车能跑得更快——这样送东西也方便。”
“不止是城里的路,周边城池之间的路也得修。”五特走到墙边,指着墙上挂着的地图,“你看,黑安城到青州的路,现在还是土路,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马车根本走不了。咱们把这条路修成‘石板路’,用青石板铺,石板之间用石灰和黏土的混合物填缝——这样既平整又耐用,不管是下雨还是刮风,都不影响通行。”
赵宏看着地图,眼中满是期待:“修成石板路得花不少钱吧?还有,修这么长的路,得需要不少人手。”
“钱的事不用担心,等咱们的竹编、陶罐卖出去,就能赚回来。”五特说,“人手方面,可以让百姓们参与进来,城主府给他们发工钱和粮食——这样既能修好了路,又能让百姓们多赚些钱,一举两得。”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路上可以每隔十里修一个‘驿站’,驿站里可以住人、歇马,还能存放货物——这样来往的商人就更愿意走这条路了,咱们黑安城的东西也能卖得更远。”
赵宏听得心花怒放,他用力拍了拍五特的肩膀:“五特,你真是太厉害了!有了你,黑安城的百姓以后就不愁吃喝了,肯定能赚到钱!”
五特笑了笑:“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现在咱们基本上算是和平了,剩下的那些匪患,根本不足为惧。不过,咱们还是得组建一支队伍,用来维护治安和防备匪患。”
赵宏点了点头:“对,队伍必须得有。你觉得组建多少人合适?五万?还是六万?”
“不用那么多,两万就够了。”五特摆了摆手,“军队人数多了,每年的开销太大,会给百姓增加负担。两万兵力,足够守护黑安城和周边的道路了——平时可以让他们一半人训练,一半人参与修路、种地,这样既不耽误训练,又能为城池做些实事。”
赵宏有些疑惑:“两万兵力会不会太少了?要是遇到大规模的匪患,或者其他城池来攻打咱们,怎么办?”
“不会的。”五特自信地说,“咱们这两万兵力,要走‘精锐路线’——士兵们都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武器装备也要最好的。另外,咱们可以在周边的山上设置‘烽火台’,一旦发现匪患或者敌军,就点燃烽火,附近的士兵就能立刻赶来支援。”他顿了顿,又说,“还有,咱们可以和周边的城池结盟,要是遇到危险,互相支援——这样一来,就算是有大规模的匪患或者敌军,咱们也不用怕。”五特说:“过段时间我去其他城池看看,五特心想答应孨宁宁去永宁城的事也该去了!”到时候联合其他城池一起把咱们这黑山拉拉山脉打通所有土匪都剿灭……赵宏说那太好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机器变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机器变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