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到黑板前,用木炭写下题目:“假设春秋之时,某村有丁壮三百,每日需粟米五石。今要组织百人队伍,往百里外的邻村送粮,往返需六日。已知每辆牛车可载粟米二十石,每头牛每日需食粟米一升,且每辆牛车需配一丁壮牵引。问:要运送一百石粮到邻村,最少需准备多少辆牛车、多少粟米?”
题目一出,几位先生顿时皱起眉头。这题既要算人畜口粮,又要算运输损耗,还得结合春秋时期的实际情况,远比寻常算术题复杂。
有位白面书生提笔便算,却忽略了牛车往返的口粮;另一位老者则卡在“丁壮与牛车的配比”上,迟迟不敢下笔。方才写沙漠诗的山羊胡先生却思路清晰,先算百人六日口粮,再算牛车往返的耗粮,最后加上需运送的一百石,层层递进,很快便得出答案:“需牛车七辆,共备粟米一百八十七石六升。”
五特点点头,又出一题:“战国时,某城筑墙,工匠五十人,每日可筑墙三尺。今要筑一丈二尺高的城墙,若要提前两日完工,需增加多少工匠?” 这次,大部分先生都算出了“需增工匠二十五人”的答案,但有两位先生因不熟悉“丈、尺”的换算,得出了错解。
考校结束,五特将众人的表现一一记录,最终留下六人。那位写沙漠诗的山羊胡先生因文算皆优,被推举为学堂掌事;其余五人各有所长,分别教授诗文、算术与史地。
散场时,五特对留下的六位先生道:“诸位不仅要教孩子们读书识字,更要让他们知晓,学问不是死的。无论是写诗作文,还是算术计数,最终都要用来解决村里的难处,让日子越过越好。”
六位先生闻言,皆躬身应道:“愿听五特先生教诲!” 自此,黑山西村的学堂才算真正步入正轨,每日的读书声中,不仅有圣贤典籍,更添了几分烟火气与闯劲。
稚子为师
学堂正厅的喧闹尚未散尽,被筛下的四位先生正垂头立于阶下,神色间满是失落。五特搁下手中的笔墨,目光落在四人身上,忽然开口:“诸位若不愿离去,也可留下。只是要先随我学些东西,待合格了再执教。”
话音刚落,四人猛地抬头,眼中先是闪过一丝惊喜,随即又被疑虑取代。那留着络腮胡的周先生率先拱手:“五特先生此言当真?只是……您要亲自培训我等?”他话里的犹豫藏都藏不住,毕竟眼前的少年不过十一二岁,个头刚及成年人胸口,要给他们这些浸淫学问数十年的老儒当先生,实在有些荒唐。
旁边的李秀才捋着山羊胡,脸上带着几分讪笑:“五特先生年少有为,作诗算术皆有见地,可我等钻研的是经史子集、琴棋书画,怕是……”他话未说完,但意思再明白不过——你一个孩童,懂什么真学问?
五特挑眉,嘴角勾起一抹少年人特有的张扬:“咋?觉得我年纪小,教不了你们?”他往前踏出一步,目光扫过四人,“要不咱比试比试?你们随便考,天文地理、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但凡有一样能难住我,我便禀明村里长辈,让你直接当这黑山西村的村长!”
“此话当真?”瘦高个的赵先生眼睛一亮,他早年曾在州府学堂当过助教,自认学识不凡,若能借此机会出头,可比当个村学先生强多了。圆脸的孙先生也跟着附和:“五特先生既敢立此赌约,我等便恭敬不如从命。若是输了,我等甘愿受教,绝无二话!”
侧席的石头哥连忙起身劝道:“五特,这四位先生都是老学问人,你别冲动……”
“石头哥放心。”五特摆摆手,眼底满是笃定,“我这脑子里的东西,两万多年都装不下,还怕他们几个考?”这话他只在心里嘀咕,面上却依旧是那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周先生见他这般自信,反倒沉下心来,清了清嗓子:“既如此,那老夫便先考天文。《史记·天官书》有云:‘东宫苍龙,房、心。’敢问五特先生,房宿、心宿在星象中象征何物?又与人间祸福有何关联?”这问题不算偏,但需对古籍有深入研读,寻常孩童绝答不上来。
五特却不假思索,张口便答:“房宿为苍龙的腹房,象征明堂,主政令之所;心宿是苍龙的心脏,又称‘明堂’,其中一星为太子,一星为天王,一星为庶子。若心宿明亮,主天下太平;若星光黯淡,或有客星犯之,则主王者失德,天下动荡。”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这些都是古人的星占之说,按如今的说法,房宿、心宿其实是天蝎座的一部分,那些亮星不过是遥远的恒星,与人间祸福本无关联——只是考古籍,我便按《天官书》的说法答。”
周先生愣在原地,他本以为五特最多能答出象征意义,没想到连星占的细节都说得分毫不差,最后那句关于恒星的补充,更是闻所未闻,却又透着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道理。他张了张嘴,半天没说出话来。
赵先生见状,连忙接过话茬:“我考地理!《禹贡》有‘九州’之说,请问青州、徐州的疆域如何划分?两地的土壤、物产又有何不同?”这题考的是对经典地理文献的记忆,细节繁多,极难周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机器变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机器变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