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拉过李婶子,指着河边的芦苇:“那芦苇能编筐子,一个大筐子五文钱!你手巧,往后农闲的时候就编筐子,保准能换不少针线钱!”
李老三和李婶子都愣住了,半天没反应过来。李婶子小声问:“村长,这是真的?那野草似的芦苇,真能编筐子卖钱?”
五特在一旁笑着说:“是真的。您今天先编几个小筐子试试,明天我带您去城里问问药铺,顺便把筐子带去,看看能不能卖出去。”
李婶子激动得手里的篮子都晃了晃,赶紧说:“好!好!我这就回家编筐子!”
李老三也挠着头笑:“那我明天就去凿碎石子!要是真能卖钱,往后我家娃就能上学堂了!”
看着两人兴冲冲地往村里跑,王河忍不住对五特说:“二冬,你看,大家一听有赚钱的机会,多高兴!往后有你在,新河镇肯定能越来越好!”
五特望着村里飘起的炊烟,又看了看远处正在建的新屋,嘴角带着笑意:“不是有我在,是大家一起努力。新河镇是所有人的家,家好了,每个人的日子才能好。”
两人回到村口的时候,建房的村民和流民们正围着老刘看新造的镐头。老刘举起镐头,笑着喊:“二冬!村长!这镐头结实得很,明天就能去山上挖黑石头了!”
五特走过去,接过镐头试了试重量,点头说:“好用。等路修好了,咱们就组织人挖矿,再把碎石、筐子、药材一起运去城里卖,到时候大家就能分到银子了。”
人群里顿时响起了欢呼声。狗蛋举着手里的小斧头,蹦着喊:“我也要去凿碎石子!我也要赚银子!”
小男孩拉着五特的衣角,小声问:“五特哥哥,我能去采药材吗?我认识蒲公英,奶奶说蒲公英能泡水喝。”
五特摸了摸他的头:“能啊,等你再长大点,就能跟奶奶一起去采药材,赚了银子,给奶奶买好吃的。”
小男孩用力点头,眼睛里闪着光。王河看着眼前的场景,突然觉得浑身都是劲——以前村里总是安安静静的,大家都为了吃饱饭愁眉苦脸,可现在,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眼里都有了盼头。
他拍了拍手,让大家安静下来:“乡亲们!二冬今天带我转了村里村外,发现了好多能赚钱的机会!东边的碎石子、南边的芦苇、西边的荒地、山上的药材,全是宝贝!咱们先把路修好,再一步步干,往后咱们新河镇,再也不用愁吃愁穿了!”
人群里的欢呼声更大了。老刘举起镐头喊:“跟着二冬干!准没错!”
张婶擦了擦眼角的泪,笑着说:“以前在河镇,从来不敢想能有自己的房子,还能赚银子,现在总算有盼头了!”
五特看着眼前的人群,灵智核里闪过“家园”“希望”的数据流——这些数据,比阿姆洛坦星的任何代码都温暖。他知道,新河镇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荒土上的新城,不仅要建起来,还要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地活下去。
当天下午,五特就带着几个村民和流民里的后生,沿着河边、青石坡、荒地画了路线——先修一条从村口到荒山的主路,再修几条小路连接青石坡和河边。王河则挨家挨户地说商机,村里的妇女们当天就开始编芦苇筐,李老三带着几个后生去凿青石碎料,就连老人都主动去荒地里拔草,晒干了当柴烧。
傍晚的时候,李婶子编好了第一个芦苇筐——虽然有点歪,但结实得很。她捧着筐子跑到五特面前,激动地说:“二冬,你看!我编好了!你说这筐子真能卖五文钱吗?”
五特接过筐子,仔细看了看,笑着说:“能!要是再编得规整点,卖六文钱都成。您明天再编几个,后天我带您去城里。”
李婶子高兴得合不拢嘴,捧着筐子跟其他妇女炫耀去了。王河走过来,递给五特一碗粥,笑着说:“你看,这才一天,村里就热闹起来了。以前哪有这光景啊。”
五特接过粥,喝了一口,温热的粥滑进胃里,暖到了心里。他望着远处正在搭建的新屋,又看了看河边编筐的妇女、坡上凿石的后生、地里拔草的老人,轻声说:“会越来越好的。”
夜风再次吹过芦苇荡,沙沙的声音里,混着村民和流民的笑声、编筐的簌簌声、凿石的叮叮声。这些声音,交织成了新河镇最动听的歌——一首关于希望、关于家园、关于所有人一起筑梦的歌。
喜欢机器变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机器变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