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特点点头:“真的。不过得先找矿石,搭炼炉,还得找红胶泥和蜃灰。柳镇的人能做到,河道村的人也能做到。”
王河激动得直搓手,转身就往村里喊:“大家伙儿都出来!有外乡人来帮咱们了!能铸铜工具,能筑坝蓄水了!”
喊声刚落,村里的人都涌了出来,有扛着石斧的汉子,有挎着空篮子的妇人,还有牵着孩子的老人,都围了过来,直勾勾盯着五特,眼里全是希望的光。刚才在村口的老汉也来了,手里还攥着那半块兽肉,慢慢走到五特面前,鞠了个躬:“先生,要是你能帮俺们筑坝,俺们全村人都记你的恩!”
五特赶紧扶起他:“大爷别这样。筑坝不是俺一个人的事,得靠全村人一起干。现在咱们分分工:第一,找矿石,王村长带几个汉子去后山挖斑铜石,尽量多挖,越多越好;第二,找红胶泥和蜃灰,妇人去河湾挖红胶泥,掺上碎麻杆,老人和孩子去海边捡牡蛎壳,烧蜃灰;第三,搭炼炉,剩下的汉子去砍青冈木,烧硬木炭,再找石匠把矿石砸成碎块。咱们一步步来,先铸工具,再筑坝。”
“俺这就去后山!”王河扛起锄头,就要往外走,被五特拦住:“别急,先看看矿石的成色。你说的后山矿石,俺得去看看,要是含铜量够,再大规模挖。”
王河赶紧点头:“对对对,俺带你去!后山离村不远,就是路不好走,全是石头。”
五特跟着王河往后山走,路上全是碎石子,硌得脚生疼。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就看见山坡上堆着不少石头,深褐色的,上面沾着铜绿色的斑点,跟柳镇的斑铜石一模一样。五特捡起块石头,掂了掂,又用指甲刮了刮,指尖沾了层青绿色粉末:“成色好,含铜量足。就挖这种,砸成手指头大小的碎块,方便选矿。”
王河松了口气,赶紧喊来几个汉子,让他们开始挖矿石。汉子们扛起石斧,往石头上砍,“砰砰”的声音在山谷里回荡,碎矿石顺着山坡滚下来,堆成了小山。
五特回到村里,就看见妇人们在河湾挖红胶泥,手上、脸上全是泥,却没人嫌脏,只是埋头挖着,把红胶泥装进藤筐里,一趟趟往村里运。老人和孩子提着篮子,往海边走,海边的牡蛎壳堆得像座小山,孩子们捡得飞快,篮子很快就满了,老人则坐在石头上,把牡蛎壳敲碎,方便烧蜃灰。
村里的晒谷场成了炼铜的地方,汉子们把青冈木截成段,堆在土窑里焖烧,窑烟顺着烟筒飘出去,像条灰色的带子。石匠们围着矿石堆,用石斧砸矿石,碎矿石堆得越来越高,阳光一照,泛着铜绿色的光。
五特蹲在地上,教王河揉泥模:“铸铜斧的模子,内范要捏得结实,外范要刻出斧刃的形状,掺上头发碎,不然晒干了会裂。”他拿起块湿泥,捏出斧头的形状,又在外头裹了一层泥,用竹刀刻出斧刃的纹路,“你看,这样铸出来的斧头,刃口锋利,砍石头都不怕。”
王河跟着捏,手上沾得满是泥,捏坏了好几次,终于捏出个像样的模子:“俺以前只会捏陶碗,没想到捏模子这么难。不过俺会好好学,以后村里的人都能自己铸工具。”
五特笑了笑:“慢慢来,练多了就会了。柳镇的苏亭长一开始也不会,后来不也能自己搭炼炉了?”
接下来的几天,村里的人都围着炼铜的事转。炼炉搭起来了,红胶泥掺着碎麻杆和蜃灰,夯得结结实实,炉顶的陶管插得笔直。汉子们把选好的精矿倒进炉子里,点燃硬木炭,两个人对着皮囊鼓风器按,风灌进炉子里,炭火烧得通红,映得所有人的脸都红了。
第一次炼铜的时候,村里的人都围在炼炉边,连孩子都攥着小拳头,紧张地看着。五特拿起陶勺,伸进炉子里舀铜水,橘红色的铜水顺着陶勺流出来,倒进外范的浇口,外范上冒出细细的烟。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直到外范凉了,五特把外范掰成两半,里面躺着一把铜斧,泛着冷光,斧刃锋利得能割断茅草。
王河冲过去,拿起铜斧,往旁边的石头上砍了一下——石头“咔嚓”一声裂成两半,铜斧却完好无损。他激动得哭了,抹了把眼泪,举着铜斧喊:“有铜斧了!咱们有铜斧了!能搬石头筑坝了!”
村里的人都欢呼起来,妇人们抱着孩子,眼里闪着泪;老人们摸着铜斧,手都在抖;孩子们围着铜斧跑,笑着喊着,村里很久没有这么热闹了。五特看着眼前的景象,想起了柳镇第一次铸出铜锄的时候,心里暖暖的——不管是柳镇还是河道村,人们想要的,不过是一口水,一块能种庄稼的地,一把好用的工具。
接下来的日子,炼炉的火就没停过。铜斧、铜凿、铜铲一个个从泥模里出来,堆在村长家门口,像座小小的铜山。汉子们用上了铜斧,搬石头的时候,再也不用费劲扛,一斧下去就能把大石头劈成小块;用上了铜凿,凿山渠的时候,能凿出整齐的沟,泉水顺着沟流下来,再也不会散在山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机器变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机器变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