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夔北街道,寒风裹着落叶在街巷里打转。季秋水坐在街道办的会议室里,手里翻着各社区上报的 “民生需求清单”,眉头越皱越紧 —— 一周前,她在全街道推行 “民生服务精准化”,要求社区干部挨家挨户摸排居民需求,可收上来的清单却满是 “需要更多健身器材”“希望多搞文艺活动”“想要改善小区环境” 这类笼统表述,没有一户居民的具体姓名,没有一项需求的特殊要求,更没有明确的时间节点。
“李主任,你们朝阳社区是困难户集中的社区,怎么报上来的需求也是‘想要更多助老服务’?” 季秋水抬起头,看向朝阳社区主任李梅,“‘更多助老服务’具体是指什么?是助餐、助浴,还是上门理发?有没有老人有特殊饮食要求,比如牙不好要吃软食?”
李梅愣了一下,有些局促地说:“季书记,我们确实挨家走访了,但居民大多说‘有需要’,没说太细。我们想着先把大方向报上来,后续再细化……”
“后续细化就晚了。” 季秋水放下清单,语气里带着几分严肃,却没有批评,“民生服务最怕‘笼统’—— 你说‘更多助老服务’,我们可能买了一批助行器,可实际需要的是助餐;你说‘改善小区环境’,我们可能种了花,可居民真正需要的是无障碍坡道。这样不仅浪费资源,还解决不了老百姓的实际困难。”
她顿了顿,起身拿起外套:“走,李主任,我们去朝阳社区试点摸排。今天就从你社区的困难户开始,教你怎么问出‘精准需求’。”
李梅有些意外,随即点头跟上 —— 她早就听说季书记做事 “细”,却没想到细到要亲自带队摸排需求。
朝阳社区建于渝复县移民时期,共有 8 栋楼,其中 60 岁以上老人占比 40%,残疾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有 32 户,是夔北街道困难户最集中的社区。车子刚停在社区门口,就看到几位老人坐在长椅上晒太阳,寒风把他们的脸吹得通红。
“季书记,我们先去张奶奶家吧,她今年 82 岁,独居,儿子在外地打工。” 李梅领着季秋水往 3 号楼走,“之前走访时,她说‘吃饭不方便’,我们以为她需要助餐券,就给她发了几张,可后来发现她没怎么用。”
季秋水点点头,跟着李梅爬上三楼,敲响了张奶奶家的门。门开后,一股淡淡的药味扑面而来,张奶奶穿着厚厚的棉袄,手里攥着一个保温杯,看到她们来,连忙招呼:“季书记,李主任,快进来,屋里冷,别嫌弃。”
屋里的陈设很简单,一张老旧的方桌,两把椅子,墙角放着一个电暖器,正嗡嗡地散热。季秋水坐下后,没有直接问 “需要什么”,而是先拉家常:“张奶奶,最近身体怎么样?冬天冷,您出门要多穿点。”
“身体还行,就是牙不好,硬东西嚼不动。” 张奶奶叹了口气,“之前李主任给我发了助餐券,我去社区食堂吃了一次,菜太硬,没吃几口就回来了,后来就没再去。”
“那您平时怎么吃饭?” 季秋水追问。
“自己煮点粥,蒸个鸡蛋,有时候泡点饼干。” 张奶奶的声音有些沙哑,“年纪大了,做饭也费劲,要是能有软和点的饭送上门就好了。”
季秋水在笔记本上记下:“张桂兰,82 岁,独居,需求:助餐服务,特殊要求:软食(牙不好),时间节点:每天中午、晚上,优先级:紧急。”
“张奶奶,您放心,我们这就协调社区养老食堂,每天给您送软食上门,您看中午 11 点、晚上 5 点送过来行不行?” 季秋水抬头问道。
张奶奶眼睛一亮,连连点头:“行!太行了!这样我就不用自己做饭了,谢谢季书记!”
离开张奶奶家,季秋水又带着李梅去了残疾人李大哥家。李大哥今年 45 岁,因车祸导致下肢瘫痪,常年靠轮椅出行。他家住在一楼,门口有两级台阶,每次出门都需要家人抬轮椅,很不方便。
“季书记,之前我们问李大哥需要什么,他说‘想出门方便点’,我们想着给他装个固定坡道,可他家门口空间小,装了坡道就占了人行道,邻居有意见。” 李梅小声解释。
季秋水走进李大哥家,看到他正坐在轮椅上整理报纸,门口的台阶确实很窄,最多只能容两个人并排走。“李大哥,您平时出门,轮椅怎么过这两级台阶?”
李大哥苦笑:“靠我媳妇抬,她身体也不好,每次抬都费劲。我也想装坡道,可门口空间小,怕邻居不同意,就没好意思提。”
季秋水走到门口,蹲下身量了量台阶的高度和门口的宽度,心里有了主意:“李大哥,我们可以给您装折叠坡道 —— 平时不用的时候折起来,贴在墙上,不占空间;需要出门的时候展开,方便轮椅通行。这样既不影响邻居,又能解决您出门的问题,您看行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