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嘛!”小赵点点头,语气里带着点小心翼翼,“所以科里其他人都让着她点,平时分配工作也拣轻松的来。您上午那么直接批评她,万一她心里不舒服,回头跟李县长提一嘴,虽说您没做错,但总归是麻烦。您啊,也别太严格了,差不多就行。”
季秋水沉默了几秒,走廊里的声控灯因为长时间没声音,突然暗了下来,只有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户缝隙,在地面投下一道细长的光斑。她看着那道光斑,突然轻轻笑了,抬手拍了拍小赵的肩膀:“谢谢你提醒。不过,工作上的事,该较真还得较真。至于其他的,没关系。”
小赵还想再说什么,季秋水已经转身往办公室走,背影挺得笔直,脚步沉稳。小赵看着她的背影,无奈地摇了摇头——这位季科长,什么都好,就是太认死理,眼里容不得半点虚的。
下午两点,上班铃声刚响过,季秋水就拿着外套走到小林工位前:“小林,收拾一下,跟我去夔北街道走访。”
小林正对着电脑修改报告里的术语,闻言猛地抬起头,脸上满是意外:“走访?可是科长,上午您不是说报告要尽快交吗?现在去走访,那报告什么时候写啊?”
“写报告之前,得先知道老百姓需要什么。”季秋水把外套搭在臂弯里,弯腰拿起桌上的民情记录本,“你光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想术语,写出来的东西都是空的。跟我去看看,老百姓真正关心的是什么,咱们的工作到底帮他们解决了什么问题,这样写出来的报告才有分量。”
小林愣了愣,看着季秋水认真的眼神,又看了看屏幕上没改完的“规范术语”,最终还是起身拿起了笔记本和笔,嘴里小声嘀咕:“可走访不就是看看情况吗?跟写报告有什么关系……”
季秋水没接话,只是率先走出了办公室。她知道,有些道理,光靠说没用,得让小林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才能真正明白。
从县委大院到夔北街道,开车要二十多分钟。路上,季秋水跟小林说起了夔北街道的情况:“夔北街道是咱们县老城区,住着不少贫困户和空巢老人。之前我们帮这里的老人办社保卡,有位张大爷,儿女都在外地打工,自己腿脚不方便,办卡的时候连门都出不了。后来我们上门帮他填材料、拍照,卡办好后又送上门,他拉着我的手说,这下领养老金不用麻烦邻居了。”
小林坐在副驾驶座上,手里转着笔,听着季秋水的话,心里却没太当回事——不就是帮老人办卡吗?流程手册上都写得清清楚楚,有什么好说的。可等车子拐进夔北街道的窄巷,她才发现这里跟县城中心完全不一样。
巷子两旁的房子大多是低矮的砖瓦房,墙面上爬满了青苔,有些窗户的玻璃破了,用塑料布蒙着。路边的排水沟里积着污水,偶尔有几只鸡在垃圾堆里啄食。车子在一处破旧的木门前提了下来,季秋水指着门内说:“这就是张大爷家。”
小林跟着季秋水走进院子,一股淡淡的霉味扑面而来。院子里堆着些捡来的废纸箱和塑料瓶,角落里种着几棵青菜,用竹篱笆围着。正屋的门开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迎了出来,脸上满是皱纹,却笑得格外亲切:“季科长,您怎么又来了!快进屋坐,我刚烧了开水。”
“张大爷,不用忙。”季秋水快步走过去,接过老人手里的拐杖,又从车上拎下来一袋米和一桶油,递到老人手里,“这是单位给您带的,您平时做饭方便点。”
张大爷双手接过米袋,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眼眶瞬间红了,声音带着点哽咽:“谢谢姑娘,谢谢姑娘啊!这米够我吃半个月了。前几天我还跟邻居说,家里的米快没了,没想到您就送来了。您真是把我们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
小林站在一旁,手里拿着笔记本,却忘了动笔。她看着张大爷粗糙得像老树皮的双手,看着他因为激动而泛红的眼睛,看着院子里简陋的陈设,突然觉得手里的笔记本变得格外沉重。刚才在办公室里琢磨的“精准帮扶物资配送行动”“民生保障体系建设”等术语,此刻在脑子里变得模糊起来,只剩下张大爷那句“这米够吃半个月了”,清晰地回荡在耳边。
季秋水转头看向小林,声音温和却带着分量:“小林,你现在觉得,‘精准帮扶物资配送行动’和张大爷说的‘这米够吃半个月’,哪个更实在?”
小林低下头,手指紧紧攥着笔记本的边缘,纸张被捏得发皱,她张了张嘴,却没说出话来——那一刻,她突然觉得自己上午在办公室里纠结的“规范术语”,特别可笑。
从张大爷家出来,两人又走访了另外几户贫困户。有位李奶奶拉着季秋水的手,絮絮叨叨地说:“姑娘,上次你帮我办的社保卡,我昨天去银行取了养老金,买了两斤肉,给隔壁的小孙子也分了点。要是没有这卡,我这老婆子连门都出不去,哪能拿到钱啊!”还有位王大叔,拿着社保卡给她们看,上面贴着自己的照片,笑得合不拢嘴:“现在买药也能用这卡,不用再揣着现金跑老远,太方便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