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辰星科技东南亚研发中心的首批 AI 算法工程师完成入职培训、欧洲工业 AI 项目进入签约倒计时,绿能科技位于苏州的生产基地里,一场持续了三个月的 “产能冲刺战” 正迎来收官时刻。车间顶部的电子屏上,“冲刺 10GWh” 的红色标语格外醒目,下方的生产线旁,工程师们正围着设备做最后一轮调试 —— 这是辰星追加 10 亿注资后,绿能建成的第二条固态电池生产线,也是国内首条采用 “干法电极 + 自动化集成” 技术的量产线。
“林总,您来得正好!最后一组参数调试完毕,现在启动满负荷运转测试!” 绿能科技创始人李阳穿着蓝色工装,脸上还沾着些许油污,见到林辰赶来,立刻兴奋地迎上去。他拉着林辰走到生产线控制台前,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介绍:“这条线我们自主研发了两年,核心的‘干法电极’技术解决了传统湿法工艺能耗高、污染大的问题,电池能量密度直接冲到 400Wh/kg,比行业主流水平高 20%;生产周期也从 72 小时压缩到 48 小时,单条线的年产能能达到 6GWh,两条线加起来就是 10GWh—— 这意味着每年能满足 20 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需求,咱们绿能现在是国内实打实的固态电池龙头了!”
林辰俯身看着控制台,屏幕上的 “电芯良率” 稳定在 99.2%,“生产节拍” 保持在每分钟 2 片极片,每一个数据都意味着生产线已达到行业顶尖水平。车间里,6 台自动化机械臂正精准地抓取电池极片,在无尘环境中完成叠片、封装;AGV 机器人驮着装满成品电池的托盘,沿着预设轨道平稳穿梭,自动对接仓储区的立体货架;巡检机器人则沿着生产线巡检,实时监测设备温度、电压等参数,一旦出现异常就会立刻报警。整个车间看不到太多工人,却处处透着高效与有序。
“订单情况怎么样?产能上来了,得有足够的市场承接才行。” 林辰问道。李阳笑着递过一份订单明细表:“您放心,订单已经排到明年六月了。比亚迪刚追加了 3GWh 的订单,专门用于他们的高端车型;蔚来也订了 2GWh,适配即将上市的换电车型;还有三家储能企业在谈长期协议,预计每月能稳定贡献 500MWh 的需求。” 他顿了顿,补充道:“之前约翰想搅局的时候,不少客户还担心绿能的发展,现在看到辰星的支持和我们的产能突破,都主动来追加订单了。”
林辰点点头,目光扫过车间里忙碌的场景,突然开口:“李阳,产能只是第一步。绿能的固态电池技术,不能只局限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更要和辰星的智慧城市业务结合起来。你想,智慧路灯需要长效供电,储能电站需要高安全电池,这些都是绿能的优势领域。我们要做的,是把‘电池技术’变成‘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实现双向赋能。”
李阳眼睛一亮,立刻拉着林辰走进车间办公室,召集技术、销售团队开协同会议。不到半小时,“技术共享、项目联动” 的合作方案就初步成型:绿能成立专门的 “智慧城市电池研发组”,针对辰星的项目需求定制电池产品;辰星则在智慧城市项目招标中,优先推荐绿能的电池方案,同时开放项目数据,帮助绿能优化产品性能。
第一个落地的合作项目,是深圳南山的智慧路灯改造工程。此前,辰星承接的智慧路灯采用传统锂电池供电,每半年就要更换一次电池,不仅维护成本高,还影响路灯的正常运行。绿能的研发组接到需求后,用一个月时间开发出 “长循环固态电池”—— 通过优化电极材料配比,将电池循环寿命提升到 次以上,按每天充放电一次计算,至少能使用 27 年;同时采用快速充电技术,30 分钟就能充满电,大幅减少维护时间。
当第一批定制电池运到深圳项目现场时,辰星的项目负责人张涛特意邀请林辰和李阳到场查看。张涛指着灯杆底部的电池舱,打开舱门介绍:“您看,这个电池体积比传统锂电池小 30%,重量轻 25%,安装起来更方便。而且我们做了联动设计,电池不仅能给路灯供电,还能在电网断电时作为应急电源,同时为周边的充电桩提供电力。试点半个月,路灯故障率从之前的 15% 降到了 3%,市民投诉量减少了 80%,昨天深圳住建局已经追加了 1000 盏的订单,明确要求用绿能的电池。”
更具战略意义的合作,发生在苏州的 “城市级储能电站项目”。这个总储能容量 1GWh 的项目,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城市储能电站,最初辰星的团队考虑采购国外某知名品牌的电池,虽技术成熟,但价格高昂,且交货周期长达 6 个月。林辰得知后,提议让绿能参与竞标。为了通过严苛的测试,绿能的工程师连续一周住在实验室,针对苏州冬季低温的气候特点,优化电池的低温性能 —— 最终测试结果显示,在 - 20℃的环境下,绿能的固态电池容量保持率仍达 90% 以上,远高于行业 60% 的平均水平;同时通过了针刺、挤压、高温短路等 7 项安全测试,全部达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带记忆爱你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带记忆爱你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