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满宫欢颜报新生,盛世人口渐繁昌
洛阳宫的冬阳格外暖煦,透过勤政殿的菱花窗,在金砖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符祥瑞正陪着十三岁的柴宗训临摹《九成宫醴泉铭》,案几上的鎏金铜炉里,檀香燃得愈发醇厚,与窗外飘来的腊梅清香缠在一起,沁人心脾。
“母后,你看这句‘黄屋非贵,天下为忧’,儿臣写得可有进步?”柴宗训已然褪去幼童的稚气,身形挺拔了不少,仰着的脸上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澄澈,手中狼毫还沾着墨汁,眼神里满是期待与几分不甘示弱的认真——十三岁的他,早已不是需要母后时刻护在羽翼下的孩童,心中已然装着对家国的责任。
符祥瑞放下手中的书卷,俯身仔细端详,指尖轻轻拂过宣纸上工整遒劲的字迹,眼中满是欣慰:“进步极大,笔锋愈发沉稳,字里行间已有了几分治国者的气度。我儿十三岁便能体悟‘天下为忧’的深意,将来定能成为万民敬仰的明君。”
话音刚落,殿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却不失章法的脚步声,伴随着几个妇人的笑语喧哗,打破了殿内的宁静。符祥瑞抬眸望去,只见太医馆的张大嫂、李二婶、王三婆等人,正簇拥着一个襁褓,满面红光地快步走来,为首的张大嫂怀里抱着襁褓,走路都带着风,脸上的笑容快溢了出来。
这几位大嫂都是太医馆的资深稳婆,自显德七年符祥瑞临朝以来,便一直坐镇宫中负责接生事宜,这些年见证了无数新生命的诞生,也最懂民间生育的艰难。她们此刻这般兴高采烈,显然是有天大的喜事。
“娘娘!喜事啊!天大的喜事!”张大嫂一进殿门,便扬着嗓子喊道,声音里满是抑制不住的激动,“宫门外值守的陈校尉家的,就在方才,顺利生下个大胖小子!八斤重呢,哭声响亮得能传到御花园去!”
说着,她小心翼翼地将怀中的襁褓递到符祥瑞面前,满脸都是藏不住的笑意:“娘娘您瞧瞧,这孩子多壮实,眉眼多周正,一看就是个有福气的!”
符祥瑞心中一暖,连忙示意宫女上前接过襁褓,动作轻柔地掀开盖在婴儿脸上的薄纱。只见襁褓中的婴儿皮肤白皙,五官精致,闭着眼睛睡得正香,小嘴巴还时不时砸吧一下,模样憨态可掬。许是感受到了陌生的气息,婴儿忽然睁开眼睛,一双黑葡萄似的眸子滴溜溜转了转,随即咧开小嘴,发出了一阵咿呀的笑声,模样逗得众人都笑了起来。
柴宗训也好奇地凑上前来,学着母后的样子,轻轻探头打量着襁褓中的婴儿,脸上露出少年人纯真的笑容:“母后,他好小啊,哭声却这么响亮。”
“是啊,”符祥瑞摸了摸儿子的头,眼中满是慈爱,“陈校尉驻守边境三年,如今终于盼来这般喜事,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李二婶凑上前来,脸上带着几分感慨:“娘娘说得是呢!想当初显德七年那会儿,陈校尉刚成亲没两个月,就赶上契丹南下,他二话不说就披甲上阵,这一去就是三年,家里的媳妇独自支撑,吃了多少苦啊。如今可好了,不仅夫妻团聚,还添了这么个壮实的小子,真是老天保佑!”
王三婆抱着胳膊,脸上的笑容渐渐沉淀下来,语气中带着几分追忆:“说起来,这几年的变化可真大啊。还记得显德七年那会儿,咱们大周刚经历陈桥兵变的余波,又要应对契丹和北汉的联合入侵,边境战火纷飞,内地也因为连年战乱,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百姓。那时候,别说是生个壮实的孩子,能平安活下来就不错了。”
这话一出,殿内的气氛顿时沉静了几分。张大嫂也收起了笑容,叹了口气道:“可不是嘛!显德七年那一年,我记得最清楚。那会儿我还在民间行医,到处都是逃难的人,饿殍遍野,疫病横行。有一次我去乡下接生,产妇因为长期营养不良,身体虚弱得厉害,孩子生下来才三斤多,瘦得像只小猫,哭声细若游丝,我当时都以为这孩子活不下来了。还有好多人家,为了躲避战乱,不得不抛弃刚出生的孩子,那种场景,现在想起来还心里发堵。”
“不止民间,宫里也是一样。”李二婶接口道,“显德七年下半年,宫里有两位宫女生产,都是早产,孩子生下来没几天就夭折了。那会儿宫里的药材都优先供应前线将士,连给孕妇补身体的人参、当归都稀缺得很。太后您那时候临朝听政,一边要处理朝政,一边要安抚民心,还要操心前线战事,每天睡得比谁都晚,起得比谁都早,看着都让人心疼。”
符祥瑞闻言,心中也泛起了一阵感慨。显德七年,那确实是大周最艰难的一年。丈夫柴荣骤然离世,彼时柴宗训才六岁,懵懂无知,朝堂内外人心惶惶,外部又有契丹和北汉虎视眈眈,边境告急的文书如雪片般飞来。那时候,她不仅要稳住朝堂局势,还要调兵遣将抵御外敌,更要悉心教养幼子,肩上的担子重如泰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