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四:黄河岸边,数日後
【黄河奔腾咆哮,浊浪滔天。罗洪先带着众人站在岸边,手持罗盘和绳索,正在测量河道宽度和流向。赵夯脱了鞋子,挽着裤腿,想要下水试探深浅,被罗洪先拦住。】
罗洪先:“不可!黄河水势湍急,水下暗礁丛生,贸然下水太过危险。”
孙巧(从背包里拿出几根竹篾,快速编织起来):“状元公,我编个竹筏,咱们坐在竹筏上测量,既安全又方便。”
【周石上前帮忙,两人动作麻利,不多时便编好了一个结实的竹筏。李墨从背包里拿出墨汁和纸笔,准备记录数据,却不小心把墨汁洒在了衣服上。】
赵夯(笑道):“李墨,你这是想把自己染成墨人啊?”
李墨(慌忙擦拭):“别笑!这墨汁可贵了,洒了多可惜。”
【罗洪先、赵夯、孙巧坐上竹筏,周石在岸边拉着绳索,控制竹筏的方向。吴绣站在岸边,手持纸笔,认真记录着罗洪先报出的测量数据。】
罗洪先(手持罗盘):“此处河道宽度约三百步,流向东南,弯道弧度约三十度,标记下来。”
吴绣(快速记录):“记下了,河道宽度三百步,流向东南,弯道弧度三十度。”
【竹筏在黄河上缓缓移动,突然,一个巨浪打来,竹筏剧烈摇晃,赵夯没站稳,差点掉进河里,幸好孙巧一把拉住了他。】
赵夯(吓得脸发白):“我的娘啊!这黄河也太吓人了!”
孙巧(紧紧抓住竹筏):“班主,别乱动,抓紧竹筏!”
罗洪先(镇定自若):“大家稳住,这只是正常的浪涛,过了这一段就好了。周石,慢慢拉绳索,别让竹筏偏离方向。”
【周石用力拉住绳索,竹筏渐渐平稳下来。众人齐心协力,终于完成了黄河这段河道的测量。上岸后,赵夯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气。】
赵夯:“状元公,咱这是拿命在画图啊!不过幸好,总算把数据测准了,没白受这罪。”
罗洪先(笑着点头):“辛苦大家了。正是因为有你们这些不怕吃苦的憨人,这《广舆图》才能有准确的根基。”
第二幕:一波三折,憨货显能
场景五:西南山脉,数月後(续)
赵夯(看着山下的万家灯火,感慨道):“状元公,您看这山川连绵,江河纵横,咱这一路走下来,才知道这天下到底有多大。以前在作坊里干活,以为吉水就是全世界,现在才明白,咱之前真是坐井观天了。”
孙巧(趴在山顶的岩石上,手指着远方):“班主你看,那边的河流像一条银色的带子,绕着山脚蜿蜒而去,比咱在图上画的可要美多了!等回去了,我一定要把这山川的高低起伏编得更逼真些。”
周石(蹲在一旁,用石头在地上刻画着山脉的轮廓):“这里的山体岩石坚硬,坡度比咱们之前估算的陡三成,回去刻版时,纹路要加深,才能体现出险峻。”
吴绣(翻开记录册,仔细核对数据):“状元公,今日测量的云峰山海拔、与周边三座山峰的距离都已记录完毕,您要不要过目?”
罗洪先(接过记录册,逐字逐句查看,点头赞许):“记录得十分详尽,连山间的溪流走向、村落分布都标注了,辛苦你了。李墨,把墨汁拿出来,我们趁着月色,再把今日的发现补画到草图上,免得明日遗忘。”
李墨(连忙应声,从背包里掏出墨汁和纸笔,一改往日的懒散,动作麻利地研磨):“来了来了!这‘万年墨’经得住山间的湿气,保管画出来的线条清晰不晕染。状元公,您说,这云峰山的图例,咱还用之前的三角符号吗?”
罗洪先(思索片刻):“可稍作修改。此山海拔极高,且山顶常有云雾缭绕,你可在三角符号上方添三笔短线,代表云雾,这样看图之人便能一眼知晓此山的特点。这便是‘图例’的妙处,既能统一标准,又能体现个性。”
李墨(恍然大悟):“妙啊!还是状元公想得周全。那河流呢?之前画的是单线,要不要改成双线,显得更宽些?”
赵夯(凑过来,指着草图):“我觉得行!黄河那么宽,单线哪能体现出它的气势?双线中间再添些波纹,像真的河水在流动似的。”
罗洪先(含笑点头):“可以一试。《广舆图》既要精准,也要直观,你们有好的想法,尽管提出来。”
众人围在草图旁,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山间的夜风格外凉爽,却挡不住大家的热情。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映出一张张专注而憨实的脸庞,此刻,他们不再是单纯的工匠,而是参与书写天下地理的创作者。
场景六:罗府书房,一年后
【书房内焕然一新,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分省草图,案上摆放着数十块刻好的木版,还有孙巧编织的山川模型、吴绣绣制的图例样本。罗洪先正对着一幅拼接起来的大图仔细校对,赵夯等人围在一旁,神色紧张又期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艺之神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艺之神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