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查从清晨一直持续到傍晚,太阳落山时,三个区域的结果汇总到了王巢手里。李管家递上名册:“公子,年龄和保人这关,刷下去三百多人,大多是年龄不够或者没保人的;老栓那边刷了一百八十多个,有四十多个是有劣迹的,剩下的是看着就不老实,不敢收;吴刚那边最严,刷了两百多人,要么举不动石锁,要么跑不动路。”
“剩下多少?”王巢接过名册,指尖划过上面的名字。
“七百二十三人。”赵大勇连忙回道,“比咱们计划的一千人少了些,要不……放宽点标准?比如年龄放宽到四十岁,或者体能测试松一点?”
旁边的吴刚也附和道:“是啊公子,有几个汉子看着挺实在的,就是石锁差一点举不起来,要不就让他们先留下,慢慢练?”
王巢抬起头,目光扫过在场的几人,语气异常坚定:“不行。”他把名册放在桌上,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护庄队是干什么的?是拿命守家园的!年龄超了的,体力跟不上,真打起来,自己顾不住自己,还得别人救;体能不够的,举不起刀、跑不动路,到了战场上就是活靶子;没有保人、有劣迹的,更是隐患,万一临阵倒戈,或者在庄里作乱,谁负责?”
他站起身,走到门口,望着外面渐渐散去的人群,继续说道:“我要的是能打仗的兵,不是凑数的人。七百多人,不算少了,宁缺毋滥。要是放宽了标准,以后队伍里鱼龙混杂,纪律涣散,别说守庄,不自己先乱起来就不错了。”
赵大勇和吴刚对视一眼,都低下了头。他们知道,王巢说得对。之前护庄队人少,个个都是精挑细选的,打起仗来齐心协力;要是为了凑数放宽标准,队伍的战斗力肯定会下降。
“那剩下的人怎么办?”李管家问道,“总不能让他们就这么散了吧?”
“没选上的,愿意留下的,可以安排在庄里种地、修寨墙,管饭,给工钱;想走的,每人发两斤粮食,让他们自己上路。”王巢想了想,补充道,“选上的七百多人,今晚先安排在祠堂旁边的空房里住,明天开始集训,先练纪律,再练体能和枪法。”
命令传下去,没选上的人里,有三百多人选择留下,帮忙修寨墙、种庄田;其余的领了粮食,纷纷道谢后离开了。选上的七百二十三人则兴奋不已,跟着队员们去了空房,一路上叽叽喳喳地讨论着,眼里满是憧憬。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祠堂前的空地上就响起了集合的号角。七百多人穿着统一的粗布短褂,在赵大勇的指挥下站成队列,虽然歪歪扭扭,却个个精神抖擞。王巢走到队伍面前,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张脸:“从今天起,你们就是王家庄民团的一员了。我先把规矩说在前面,第一,绝对服从命令,让你往东,不能往西;第二,不准欺压百姓,不准偷拿庄里的东西;第三,训练刻苦,打仗勇猛。违反任何一条,立刻开除,绝不姑息!”
人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不敢有丝毫懈怠。
接下来的集训,王巢亲自制定了计划。早上练体能,绕着庄跑五里地,再举石锁、练劈砍;上午练队列和纪律,赵大勇拿着木棍,谁站歪了、动了,就敲一下,嘴里还不停喊着:“站直了!脚尖并拢!眼睛看前面!”下午练枪法,吴刚教大家如何装弹、瞄准、射击,寨墙外的空地上,枪声此起彼伏。
有个叫陈二的流民,以前当过兵痞,受不了苦,训练时故意偷懒,还偷偷把分配的口粮藏起来想带出庄。被老栓发现后,他不仅不认错,还梗着脖子狡辩:“不就是偷藏点粮食吗?多大点事!”
王巢得知后,立刻让人把陈二带到队伍面前,当着所有人的面说道:“咱们民团的规矩,你犯了两条:不刻苦训练,偷拿庄里的东西。现在,按规矩办。”他挥了挥手,队员们立刻上前,把陈二押出了庄,还没收了他藏的口粮。
“都看好了!”王巢的声音响彻空地,“这就是违反规矩的下场!以后谁再敢犯,陈二就是例子!”
队伍里的人吓得一哆嗦,再也没人敢偷懒耍滑。以前散漫的流民,渐渐变得有模有样;庄里的佃户,也收起了往日的随意,训练得格外认真。
训练间隙,王巢还会亲自给大家讲战术。他拿着树枝在地上画地形,教大家如何利用掩体、如何包抄、如何防守:“打仗不是靠蛮干,得用脑子。遇到土匪,先找掩护,别傻乎乎地往前冲;防守寨墙时,要互相配合,一人射击,一人装弹,这样才能持续输出火力。”
队员们听得津津有味,以前他们打仗全靠勇气,现在才知道,原来打仗还有这么多门道。狗蛋更是挤到最前面,拿着小本子记下来,时不时还问几句:“公子,要是土匪用火铳攻城怎么办?”“要是咱们被包围了,怎么突围?”
王巢耐心地一一解答,还让赵大勇带着几个人演示战术,看得大家恍然大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明末龙旗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明末龙旗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