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棠安双手接过基因样本管,指尖感受到样本管传来的微凉触感。她仔细查看标签上的信息——“丝路海棠,耐干旱,耐旱指数达0.87,花期可长达三个月,象征丝路沿线国家友谊”,标签下方还印着一张小小的“丝路海棠”照片,照片中的海棠花呈淡粉色,花瓣层层叠叠,纹路清晰可见,果然如阿米娜女士所说,像一幅微型的古丝路地图。
“太感谢您了,阿米娜女士。”陈棠安的声音满是真诚,“‘丝路海棠’的基因样本,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丰富了基因库的多样性,更续写了古丝路上的‘同心’佳话。”她转身走到低温保存柜前,打开柜门,白色的雾气瞬间涌出。她在标注着“亚洲区”的卡槽中,找到了中国西府海棠基因样本的位置,将“丝路海棠”的样本管轻轻插入相邻的卡槽中,两个来自古丝路两端的海棠基因样本紧紧相邻,像是在透明的玻璃柜中搭建起一条微型的“基因丝路”,连接着东方与西方的友谊。
午后的阳光变得愈发温暖,透过实验室的窗户,洒在育苗温室的玻璃上。陈棠安带着林晓棠、阿米娜女士,穿过基因库的走廊,来到位于基因库后方的育苗温室。温室的屋顶和墙壁都是透明的玻璃,内部安装着智能温控和灌溉系统,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室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工作人员正通过电脑精准调控着各项参数,为海棠幼苗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温室里,一排排银色的育苗架整齐排列,育苗架上摆放着无数个透明的育苗盆,每个育苗盆中都生长着一株海棠幼苗,嫩绿的叶片在阳光下泛着光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有的幼苗叶片呈锯齿状,边缘带着细小的绒毛,这是蒙古草原海棠的典型特征;有的幼苗花瓣已经初绽,带着淡淡的紫色,这是埃及沙漠海棠的基因表达;有的幼苗根系格外发达,缠绕在育苗盆底部的营养土中,这是巴西热带海棠的固土基因在发挥作用。
最引人注目的,是育苗架中央的几株刚发芽不久的“同心1号”幼苗。它们的叶片呈椭圆形,颜色是鲜亮的翠绿色,边缘泛着淡淡的金边,在阳光下格外耀眼——这是基因库去年结合中国西府海棠与蒙古草原海棠基因培育出的首个“同心”系列新品种,既保留了西府海棠花大色艳的观赏性,又具备了草原海棠耐严寒、抗风沙的优良特性,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稳定性测试。
“再过一个月,这些‘同心1号’的生长状态就能稳定下来,到时候就能移栽到室外了。”陈棠安轻轻抚摸着“同心1号”的叶片,指尖感受到叶片的光滑与柔软,眼中满是期待,“我们已经制定了‘全球同心育苗计划’,准备把这些‘同心1号’幼苗作为礼物,送给各国的‘同心文化驿站’。让蒙古的草原、埃及的沙漠、巴西的雨林、乌兹别克斯坦的丝路沿线,都能长出带着‘同心’基因的海棠树,让‘同心’的信念随着海棠树的生长,在全球落地生根。”
阿米娜女士俯身看着“同心1号”幼苗,眼中满是惊叹与期待:“太神奇了,这简直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合。撒马尔罕有一座千年的‘丝路海棠’园,里面生长着上百株千年海棠树,我们已经为‘同心1号’预留了最好的位置,等着种下这些新品种。我相信,它们会和古老的‘丝路海棠’一起,让古丝路的友谊在海棠花丛中延续,让‘同心’的故事传遍丝路沿线的每一个国家。”
傍晚时分,陈棠安回到办公室,刚脱下实验服,桌上的手机便响起了视频通话的铃声,屏幕上显示着“巴特儿”的名字。她连忙接通电话,屏幕上立刻出现了巴特儿熟悉的笑脸。
巴特儿穿着一件天蓝色的蒙古袍,站在一片整齐排列的光伏板旁,身后是一望无际的蒙古草原,远处的蒙古包像一颗颗白色的珍珠散落在绿色的地毯上。他的身旁,是一片刚栽下不久的海棠幼苗,正是去年基因库寄去的“同心1号”,幼苗虽不高,却已抽出了嫩绿的枝叶,枝桠上系着红色的“同心”丝带,在微风中轻轻飘扬。
“棠安姐,你们培育的‘同心1号’海棠苗太厉害了!”巴特儿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对着镜头竖起了大拇指,“今年春天,我们在光伏板周边种了两百株,没想到它们的适应能力这么强,刚栽下半个月就扎根发芽了。这些海棠苗不仅能防风固沙,保护光伏板不被风沙侵蚀,夏天还能给牧民的蒙古包遮阴,真是一举两得。”
他说着,转身指向海棠苗根部,镜头随之移动——只见每株海棠苗的根部,都安装着一个小巧的黑色传感器。“中国的工程师还帮我们在海棠树下装了小型土壤传感器,能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和养分含量,数据会直接传到我们的手机APP上,现在我们随时都能看到每棵树的生长状态,再也不用担心它们缺水缺肥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七世缘:清宫劫与时空归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七世缘:清宫劫与时空归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