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清晨六点,苏晚踩着晨光走进工地时,核心筒的蒸汽养护棚还冒着白汽。她摘下安全帽,走到养护温度监测仪前,指尖划过屏幕上的曲线——凌晨三点的温度一度降到52℃,比设定的55℃下限低了3℃,她立刻拿出笔记本记录,转身去找负责养护的工人老李。
“苏小姐,您来得这么早。”老李正拿着水管调整养护湿度,看到她过来,连忙放下水管,“凌晨那阵降温太突然,我赶紧把蒸汽阀开大了,现在温度已经回升到56℃,湿度92%,都在规范里。”
苏晚点点头,跟着老李走进养护棚。潮湿的热气裹着水泥味扑面而来,她伸手摸了摸核心筒的混凝土表面,触感温润,没有裂缝:“再盯着点,今天中午可能还有次降温,温度不能低于55℃,要是控制不住,立刻给我打电话。”
“您放心,我盯着呢!”老李拍着胸脯保证,“顾总早上也来过了,特意交代我,您要的任何数据,都得第一时间给,不能耽误。”
苏晚心里一动——顾沉舟比她还早来工地?她走出养护棚,刚想给顾沉舟发消息,就看到他的车停在工地门口,他正从车里下来,手里拎着两个保温袋,显然是刚从食堂过来。
“温度稳住了?”顾沉舟走到她面前,递过一个保温袋,“刚测的56℃,老李跟我汇报了。里面是豆浆和茶叶蛋,你早上没吃早餐吧?”
苏晚接过保温袋,指尖触到他微凉的手指——他应该在工地待了一会儿,手还没暖过来。她低头拆开袋子,咬了口茶叶蛋,蛋黄的咸香在嘴里散开:“你怎么也这么早来?公司不忙吗?”
“早上没会,过来看看养护情况。”顾沉舟拿出手机,调出一张图表,“这是技术部昨晚做的温度预测曲线,今天中午十二点左右会有次短时降温,最低温度5℃,咱们得提前把养护棚的保温层再加厚一层,避免混凝土温度波动太大。”
苏晚凑过去看手机屏幕,曲线旁的标注密密麻麻,甚至标了不同风向对养护棚的影响。她忍不住笑了:“你连风向都考虑到了,也太细致了。”
顾沉舟收起手机,目光落在她笔记本上的记录:“你昨晚改的幕墙龙骨优化方案,我看了,把原来的双龙骨改成单龙骨加加强肋,能省15%的钢材用量,这个思路很好。不过有个参数我得跟你核对下——加强肋的间距按300mm算,挠度值会不会超?”
苏晚立刻翻开笔记本的另一页,上面画着详细的计算草图:“我用MIDAS算过,间距300mm时,挠度值11.2mm,规范限值12mm,留了0.8mm的安全余量,没问题。而且单龙骨的安装效率比双龙骨高20%,能缩短5天工期。”
顾沉舟点点头,没再追问——他早就知道苏晚的计算不会出错,只是习惯了跟她核对细节,享受这种专业上的共鸣。两人并肩走在工地的临时通道上,晨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偶尔有工人路过打招呼,两人笑着回应,气氛比以往更显松弛。
上午十点,苏晚刚回到工作室,就接到了监理单位的电话,说华建的张涛带着人来“参观”项目,还质疑核心筒的养护数据有问题,要求重新检测。
“他又来捣乱!”林晓雅听到电话内容,气得拍了桌子,“上次供应商的事没成,现在又来质疑养护数据,肯定没安好心!”
苏晚皱了皱眉,拿起桌上的养护记录册:“别慌,咱们的数据都是实时记录的,有监测仪的电子备份,还有监理的签字,不怕他查。我现在去工地,看看他想干什么。”
顾沉舟的电话恰在此时打来,语气比平时沉了几分:“张涛质疑养护数据的事,我已经知道了。你别跟他起冲突,我现在过去,数据我带了备份,咱们用事实说话。”
二十分钟后,苏晚赶到工地时,张涛正站在养护棚前,对着监理和施工队的人嚷嚷:“我看你们这养护数据就是假的!凌晨温度那么低,怎么可能没影响混凝土强度?我要求重新钻芯取样检测,不然这核心筒后续出了问题,谁负责?”
“张总,我们的养护数据都是实时上传到监管平台的,有电子签名,不可能造假。”监理王工拿出手机,调出监管平台的记录,“你看,每个时间点的温度、湿度都有记录,还有监测仪的定位信息,假不了。”
张涛却不看,伸手就要去掀养护棚的保温层:“电子记录算什么?万一你们动了手脚呢?必须钻芯取样,不然我就向规划局举报!”
“张总,请你尊重专业,也尊重项目进度。”苏晚快步走过去,拦住他的手,“钻芯取样会破坏混凝土结构,影响后续强度,而且现在养护期还没到,取样结果也不准确。如果你对数据有疑问,我们可以让第三方检测机构过来,用无损检测的方式验证,没必要钻芯。”
“无损检测?我看你们是怕检测出问题!”张涛冷笑一声,“今天必须钻芯,不然这事没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星脉之心破渊者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星脉之心破渊者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