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的突破,来自对张阿四最近一次秘密会面的监控。
在枪击案发生后的第三天晚上,张阿四 借口家中老母生病,向酒店告假两小时。
但他并没有回家,而是换了一身不起眼的灰色短褂,乘坐电车,
来到了位于公共租界与法租界交界处、鱼龙混杂的“四马路”(福州路)一带,
钻进了一家 门面狭窄、招牌破旧的“听雨阁”书寓(一种较低档的妓院兼茶馆)。
负责跟踪的便衣探员 经验丰富,没有贸然进入,而是在对面的一家成衣铺二楼设下观察点。
约莫一炷香的功夫后,书寓的后门 悄悄打开。
张阿四闪身而出,迅速消失在昏暗的小巷中。
而紧接着从后门出来的,还有一个穿着棕色西装、头戴礼帽、看不清面容的男子。
该男子举止警惕,左右张望后,快步走向停在巷口的一辆没有悬挂牌照的黑色雪佛兰轿车。
便衣探员立刻记下了轿车的型号和部分特征,
并试图追踪,但轿车很快汇入车流,失去了踪影。
然而,这个发现已经足够惊人。“听雨阁”书寓,在巡捕房的秘密档案中,
一直被标记为多个情报组织进行秘密接头的可疑地点之一!
韩笑拿到这份报告时,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张阿四与情报人员的接触,几乎坐实了他的特殊身份。
结合之前的所有线索,一个清晰的画像浮现出来:
张阿四,表面上是嘉尔登酒店一个不起眼的杂役,
实际上,很可能是一个长期潜伏的、为某个或某几个境外情报组织服务的“沉睡者”或“信鸽”(传递信息的内应)。
他利用工作之便,可以自由出入高级场所,接触各色人物,搜集情报,
并在关键时刻,为组织的行动提供内部支持和掩护。
拉脱维亚参赞的刺杀案,极有可能就是他所效力的组织策划的。
他负责提供酒店内部结构图、确认目标行程和位置、甚至可能协助枪手潜入和撤离。
而那个“完美”的不在场证明,正是他为了摆脱嫌疑、继续潜伏而精心布置的!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推断,韩笑决定,亲自对张阿四进行一次看似例行公事、实则暗藏机锋的问询。
问询地点,依旧设在嘉尔登酒店那间临时征用的休息室。
张阿四被带了进来。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酒店杂役制服,
身材干瘦,皮肤黝黑,脸上布满了岁月和劳碌刻下的皱纹,
一双眼睛习惯性地低垂着,看着地面,双手不安地搓着衣角。
完全是一副长期处于社会底层、没见过什么世面、胆小怕事的模样。
韩笑没有急于发问,而是慢条斯理地翻看着桌上的档案,让沉默的时间一点点地施加压力。
“张阿四,” 韩笑 终于开口,语气平淡,
“…十月七号晚上,枪响的时候,你在哪里?在做什么?”
张阿四身体微微一颤,抬起头,露出惶恐的表情,
用带着浓重苏北口音的上海话 结结巴巴地回答:
“…长…长官…俺…俺当时在西头…就是…就是厨房外头那个备餐间门口…跟…跟皮埃尔大厨…对…对酒水单子哩…”
他的叙述,与之前证人的证词 完全吻合,时间、地点、人物,滴水不漏。
他甚至能详细说出当时对话的细节、酒水的品牌和数量,听起来毫无破绽。
韩笑静静地听着,目光却如同手术刀般,仔细地剖析着张阿四的每一个细微表情和肢体动作。
他注意到,张阿四虽然在表现恐惧,但他的眼神深处,却有一种 异乎寻常的镇定。
他的结巴和颤抖,似乎…有些过于程式化。
更重要的是,当韩笑突然问及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
比如他十年前在老家的具体经历,或者他儿子学校的一些细节时,
张阿四的回答会出现极其短暂的、几乎难以察觉的停顿和思考,
与回答“不在场证明”时的流畅形成了微妙的反差。
这是一个极其高明的表演者。他完美地扮演了一个“无辜的、被吓坏的底层杂役”的角色。
但韩笑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嗅到了那层伪装之下,隐藏着的老练与算计。
问询结束后,张阿四躬着身子,小心翼翼地退出了房间。
韩笑对身旁的老姜和林一 低声说道:“…他的不在场证明,
太完美了,完美得像背诵好的台词。他在演戏。”
林一点头表示同意:“…从行为心理学角度看,
他在回答关键问题时的生理微反应(如瞳孔变化、呼吸频率)
与他的语言表达存在不协调之处。他在刻意强化某种形象。”
张阿四的嫌疑急剧上升。但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担忧和更复杂的局面。
如果张阿四真是某个情报组织的内应,那么他所效力的,究竟是哪一方势力?
? 是拉脱维亚的敌对国家所为? (可能性存在,但动机需深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林一探案集:第一季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林一探案集:第一季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