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四年九月初三,巳时。苏州西街尽头的桑树林里,藏着一间半塌的青砖工坊。工坊门楣上的 "云锦坊" 匾额已被虫蛀得只剩半块,露出的木茬里嵌着几缕银丝 —— 与阿夜在骷髅关节处发现的蚕丝质地完全相同。司南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混合着桑皮汁与陈墨的气味扑面而来。
"是观星阁的官爷?" 黑暗中传来沙哑的嗓音。灶台边的竹椅上,坐着个须发皆白的老匠人,他的左手缺了两根手指,断口处缠着泛黄的丝布,布上绣着极小的北斗星纹 —— 与第七户织户木雕底座的刻痕如出一辙。
阿夜注意到墙角的蚕匾很特别。寻常蚕匾用竹篾编成,而这只匾的内壁贴着层银白色的薄膜,用指尖触碰,薄膜竟有微弱的弹性,与墨九化验出的 "蚕丝蛋白混合物"触感一致。"这是 ' 冰蚕丝 ' 织的。" 老匠人突然开口,浑浊的眼睛盯着司南腰间的 "天枢" 铜符,"只有隋代织造局的 ' 巧匠营 ' 才会用这种料子。"
司南将铜符放在桌上,符身的星纹在漏进窗缝的阳光中泛出微光。老匠人瞳孔骤缩,猛地咳嗽起来,咳得急了,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里面是半块发黑的糕点 —— 糕点上的印花,正是 "蚕神新娘" 木像的简化版。"二十年前,我在洛阳紫微城的织造局当学徒,见过这符。" 他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当时的监造官说,这是 ' 镇符 ',能压得住 ' 活蚕 '。"
"活蚕?" 阿夜追问,手按在腰间的短刀上。灶台旁的水缸里,漂浮着数十个蚕茧,每个茧上都用朱砂点着星点,数量恰好是七颗,与北斗星数吻合。
老匠人颤巍巍地起身,从梁上取下一个布满灰尘的陶瓮。瓮口封着的红绸已经褪色,但绸面上的隋代官印依然清晰。他倒出瓮中物:十几根象牙色的胶棒,表面凝结着蛛网状的银丝,与骷髅关节处的有机物残留完全相同。"这就是 ' 驻颜蚕胶 '。" 他的声音压得极低,"用云锦蚕的熟蚕熬的,要在谷雨那天的子时取丝,掺上洛河的星砂......"
司南拿起一根胶棒,凑近鼻尖轻嗅,一股淡淡的栀子花香钻入鼻腔 —— 与陶瓮中防腐药剂的气味一致。他用银簪刮下一点胶末,墨九立刻取出随身携带的验毒银片,胶末接触银片的瞬间,银片竟泛起淡淡的蓝光,与刻漏中血色液体的反应相同。
"不仅能让丝绸百年不腐," 老匠人盯着胶棒上的银丝,"还能...... 让骨头不烂,关节能动。" 他突然指向工坊墙角的阴影处,那里立着一尊用桑木雕刻的人形骨架,关节处用银丝连接,骨架的胸腔里,赫然嵌着个青铜小盒,盒面刻着北斗七星的图案,与 "天枢" 铜符的星象排列分毫不差。
阿夜掀开青铜盒,里面装着半张泛黄的麻纸,上面用朱砂写着几行字:"蚕胶配法:云锦蚕熟蚕十斤,洛河星砂三两,栀子汁五升,需在北斗第七星 ' 摇光 ' 当值时熬制......" 字迹突然中断,像是被人仓促撕碎,残留的笔画与卷宗中第七位新娘的婚书焦痕笔迹相同。
"这是我师父留下的。" 老匠人抹了把脸,"他原是隋代织造局的典作郎,隋亡那年,带着这方子逃到苏州。他说这蚕胶本是给皇后制 ' 驻颜膏 ' 的,后来...... 后来被司天监拿去做 ' 祭品 '。" 他的目光落在司南的铜符上,"用新娘的血调胶,能让 ' 祭品 ' 像活物一样行走,对应北斗的方位。"
司南突然想起墨九绘制的北斗轨迹图,图中 "摇光" 位恰好对应第七具骷髅出现的织造署后院。他将胶棒放在轨迹图的 "摇光" 点上,胶棒表面的银丝竟微微颤动,与铜符产生了微弱的共鸣 —— 这与墨九发现铜符能触发浑天仪功能的现象如出一辙。
墨九这时在陶瓮底部发现了异样。瓮底刻着个微型的洛河地图,地图上标记着七个红点,与司南在织户家发现的蚕书星图完全重合。其中一个红点被朱砂圈出,旁边写着 "苏" 字,正是苏州的位置,而红点的坐标,恰好是锦绣堂的经纬度(司南曾测算过类似坐标)。
"当年织造局的人说,七处红点要各埋一坛 ' 活蚕胶 '。" 老匠人望着窗外的桑树林,"埋的时候要杀七个新娘献祭,取她们的指尖血当药引。师父说,这是为了 ' 镇住洛河的龙气 ',其实......" 他突然住口,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其实是给 ' 七星连珠 ' 那天准备的。"
这句话让司南心头一震。壁画也曾提到 "七星连珠灭唐预言",而老匠人所说的献祭仪式,与记载的突厥星象祭祀仪式有着惊人的相似 —— 都是用活人献祭,都与北斗星象关联。他突然明白,骷髅关节处的蚕丝并非自然残留,而是用 "驻颜蚕胶" 刻意粘合的结果,目的就是让骨架能按北斗轨迹行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神探司南传》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醉爱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醉爱小说网!
喜欢神探司南传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神探司南传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