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罗罗坝,阿倮把嘟舍根洗干净,切成小段,放进陶罐里,加了山泉水,在火塘上煮。不一会儿,罐子里就飘出一股清苦的药香,阿倮又往里面加了点晒干的金银花——他说金银花能“清热解毒”,跟嘟舍根配着用,效果更好。药煮好后,倒出来是淡黄色的药汁,阿古拉捏着鼻子喝了,虽然苦,却觉得喝下去后,下腹部的坠痛感轻了些。阿倮又把嘟舍叶捣烂,加了点白酒拌匀,敷在阿古拉肿胀的睾丸上,用布条缠好,说:“白酒能‘通血脉’,让药劲更快渗进去。”
连着用了三天药,阿古拉的睾丸肿消了大半,也不那么痛了。到了第五天,肿胀全消了,走路也恢复了正常。他特意提着一篮荞麦饼去谢阿倮,阿倮却指着嘟舍根说:“该谢的是这山里头的嘟舍花,是它救了你。咱们彝人靠山吃山,这草药就是山神给的礼物,得记着它的好。”阿木在旁边听着,心里也亮堂起来:原来这嘟舍花不仅能解蛇毒,还能治别的病,这山里的宝贝,可真不少。
第三回 阿普跌伤筋骨 嘟舍花叶配药续筋
深秋的哀牢山,枫叶红得像火,荞麦地里的荞麦穗沉甸甸的,等着人收割。罗罗坝的阿普——就是之前听阿木说嘟舍花的老人,在地里收割荞麦时,脚一滑,从田埂上摔了下去,正好撞到一块石头上,右胳膊和膝盖都肿了起来,疼得连荞麦镰都握不住。
阿普的儿子急得不行,请来阿倮。阿倮看了看阿普的胳膊和膝盖,胳膊肿得像根粗竹筒,皮肤青一块紫一块的,膝盖也肿得老高,稍微动一下,阿普就疼得“哎哟”叫。阿倮摸了摸肿胀的地方,说:“这是‘跌打损伤’,骨头没断,但经络断了,瘀血堵在皮肉里,得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的药。”
他想了想,对阿普的儿子说:“你去蛇沟挖点嘟舍花的根和叶,再去后山采点‘接骨木’和‘三七’——接骨木能‘续筋接骨’,三七能‘活血止血’,跟嘟舍花配着用,能更快消肿止痛。”阿普的儿子赶紧拿着竹筐去了。
没一会儿,他就挖回了嘟舍根和叶,还采了接骨木的枝条和三七的根。阿倮先把嘟舍根洗干净,切成片,又把接骨木的枝条去皮,切成小段,三七根也切成片,一起放进陶罐里,加了山泉水和少量米酒,在火塘上慢慢煮。他说:“米酒能‘温通经络’,让药劲更好地走窜,把瘀血化开。”
药煮好后,阿倮先倒出一碗药汁,让阿普喝下去,说:“这药喝下去,能化掉身体里的瘀血,让气血通起来。”然后,他把剩下的药渣和嘟舍叶一起捣烂,加了点蜂蜜拌匀——蜂蜜能“润燥止痛”,还能让药泥更容易敷在皮肤上。他把药泥敷在阿普肿胀的胳膊和膝盖上,用干净的麻布缠好,说:“这药泥敷在外面,能直接把皮肉里的瘀血吸出来,消肿止痛。”
阿普敷上药后,没一会儿就觉得胳膊和膝盖暖暖的,之前那种尖锐的疼痛轻了不少。阿倮又叮嘱他:“这几天别乱动,好好歇着,每天换一次药,过几天就能好。”
连着敷了五天药,阿普胳膊和膝盖的肿胀消了,青紫色的瘀斑也淡了很多,能慢慢活动胳膊了。到了第七天,他已经能下地走路,虽然还有点麻,却不影响干活了。他拉着阿倮的手说:“阿倮老爹,你这药真神啊!要是以前,摔成这样,得躺半个月才能好。”阿倮笑着说:“不是我神,是这草药神。嘟舍花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接骨木能续筋接骨,三七能活血止血,它们配在一起,就是最好的‘跌打药’。咱们彝人不懂啥大道理,可这山里的草药,都是一辈辈人用身子试出来的,管用得很。”
这事又在罗罗坝传开了,大伙更觉得嘟舍花是个宝贝。有人把嘟舍花的根挖回家晒干,存起来备用;有人在自家的屋前屋后种上几株嘟舍花,说万一有个小病小痛,也能应急。阿木看着越来越多人认识嘟舍花,心里也高兴——他没料到,自己一次意外的遇险,竟让山里的宝贝能帮到这么多人。
第四回 阿倮火塘记病案 口传经验初成篇
冬雪落下来的时候,罗罗坝的彝人都躲在屋里烤火塘。阿倮的屋里,火塘里的柴火烧得噼啪响,火塘边围坐着几个年轻的彝人,都是来跟阿倮学认草药的。阿倮手里拿着一块削好的桦树皮,上面用彝文刻着字,他一边刻,一边跟年轻人们说:“咱们彝人的草药,都是老辈人传下来的,以前都是‘口传心授’,没几个人写下来。可日子久了,有些草药的用法就忘了,咱们得把它记下来,传给后人。”
他指着桦树皮上的字,说:“这是嘟舍花的记载。你们看,从阿木被蛇咬,到阿古拉的子痈,再到阿普的跌打损伤,这三次病案,都证明了嘟舍花的用处——根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叶能消肿止痛,果实能解蛇毒。咱们得把这些都记下来,还要写清楚它长在哪,叶子、花、果实是什么样,不然以后的人,怕是认不出它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