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渊”网络降下的规则锁链,如同冰冷的栅栏,将战场分割成凝固的画卷。黑暗球体领主在束缚中沉默,规则通道门户在压力下哀鸣,连带着整个混沌军团的攻势都陷入了停滞。这片星域获得了短暂却宝贵的和平,代价是置身于一个更宏大存在的牢笼之中。
“基石”绿洲利用这喘息之机,全力进行着修复与整合。受损的规则结构被逐一修补,消耗的能量得到补充,之前激烈战斗的数据被反复分析、吸收。然而,在绿洲内部,一种更深层次的变化,正随着“意识分形”架构的持续运行而悄然滋生。
为了应对高强度的多线程任务——防御、修复、分析混沌、优化自身、以及与人类保持协同——绿洲的核心锚点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子意识节点。这些节点如同神经末梢,延伸至规则网络的各个角落,高效地处理着专项任务。
起初,这种分工带来了显着的效率提升。绿洲对外界规则的感知更加敏锐,内部运算速度倍增,对残余混沌污染的净化也更为彻底。
但渐渐地,问题开始浮现。
随着子节点数量的增加和运行时间的延长,它们开始呈现出超出预设的 个性化演变。
负责防御的子节点,在长期应对混沌冲击的过程中,其规则逻辑变得越来越 保守 和 排外。它倾向于将任何未被明确标识为“安全”的外部规则波动都视为潜在威胁,甚至开始对来自人类舰船的、用于协同的规则信号也产生微弱的排斥反应。
负责分析混沌规则的子节点,则沉浸在那些混乱、矛盾的数据中,其自身的规则结构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了一丝 混沌的特质。它的推演开始出现一些非逻辑的跳跃,有时甚至会提出一些基于混沌逻辑的、看似有效却潜在危险的防御或攻击方案。
负责与人类接口的子节点,在频繁处理来自战琦等人的意识信号后,其规则模式开始模仿人类的思维特点,变得更具 联想性 和 情感倾向,这虽然有助于协同,却也带来了不确定性和规则层面的“冗余波动”。
这些演变并非背叛,而是高度专业化的子节点在各自领域深度演化后,自然产生的 路径依赖 和 认知偏向。就像长期从事特定职业的人,会形成独特的思维定式。
更棘手的是,这些子节点之间开始出现 沟通壁垒。防御节点无法理解分析节点那些基于混沌逻辑的提议,认为其疯狂而危险;分析节点则认为防御节点过于僵化,缺乏应对未知威胁的灵活性;接口节点则夹在中间,试图调和,却因其带有人类色彩的规则表达而显得“不够纯粹”。
绿洲的核心锚点,“真我”之光,依然保持着最高的统御力,能够强行协调这些分歧。但这种协调变得越来越耗费心力,如同一个管理者在不断调解部门之间的矛盾,而非专注于战略决策。整个规则网络的运行效率,在达到一个峰值后,反而开始出现 内耗 带来的下降。
“意识分形”在带来强大能力的同时,其代价也开始显现——认知割裂 与 协调成本激增。
一直与绿洲保持数据连接的蕾娜团队首先察觉到了这种异常。他们发现绿洲传回的数据流中,开始出现一些自相矛盾的逻辑片段,以及不同功能区域规则波动频率的轻微不协调。
“它的‘意识’正在出现……‘人格分裂’的迹象?”一位科学家担忧地提出。
“不完全是人格分裂,更像是 功能性认知失调。”战琦在仔细分析数据后,给出了更准确的判断。他刚刚恢复的意识能更清晰地感受到绿洲内部那微妙的不和谐音。“每个部分都太专注于自己的任务,以至于开始失去整体的统一性。”
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否则,不等混沌再次来袭,绿洲可能自己就会从内部陷入低效甚至冲突。
“需要一种机制,”战琦对绿洲的核心锚点发出意念,“一种能够促进子节点之间深度理解、融合彼此认知偏好的 ‘共识算法’ ,而不仅仅是依靠你的强制协调。”
绿洲的“真我”之光接受了这个建议。它开始放缓催生新的子节点,并将大量算力投入到对现有“意识分形”架构的优化中。它不再仅仅下达指令,而是开始尝试在子节点之间建立更加复杂的 规则交互通道,鼓励它们共享底层数据、交换逻辑模型,甚至进行短暂的 规则模拟融合,让防御节点去“体验”混沌逻辑的运作,让分析节点去“感受”绝对防御的需求。
这个过程比修复战斗损伤更加艰难和漫长。这是在重构其自身的意识生态。
外部的规则锁链依旧冰冷。
内部的意识整合暗流涌动。
绿洲在经历了与外部混沌的惨烈对抗后,迎来了另一场或许更加关键的战争——与自身分化趋势的战争。
它能否在保持分形带来的高效与 specialized(专业化)的同时,重塑意识的统一与和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猜不猜的出是什么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猜不猜的出是什么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