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茯苓主导的西域商路初见成效,第一批由慕容熙辖地运回的珍稀香料、宝石和皮革在京中甫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利润之丰厚,连柳清漪都略感惊讶。
范府账房内,范茯苓对着账册,指尖在算盘上飞快拨动,素来带着几分桀骜的小脸上,第一次露出了属于商人的、沉稳而锐利的笑容。
他正规划着第二批货品的品类与数量,准备大展拳脚。
然而,就在这商业版图顺利拓展之际,一份六百里加急的军报,如同凛冬的寒风,瞬间吹皱了京城的平静。
——北境戎族大举寇边,连破两座边城,烧杀抢掠,守将殉国,形势危急!
朝堂震动,皇帝连夜召集重臣商议派兵增援。
消息传到范府时,范京墨正在后院练武场挥汗如雨。
他一枪刺出,带着破空之声,将碗口粗的木桩瞬间洞穿。
听到仆从带来的消息,他动作猛地顿住,缓缓收枪,胸膛剧烈起伏,不是因为疲惫,而是因为那压抑不住的、沸腾的热血。
他甚至来不及换下被汗水浸湿的劲装,便大步流星地冲向柳清漪的书房,在门前“噗通”一声跪下,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却带着斩钉截铁的坚定:
“母亲!北境告急,国难当头!孩儿范京墨,请命投军,愿赴边关,杀敌报国!”
柳清漪正在查看范南星新设计的农具图样,闻声抬头,看着跪在门口的儿子。
他刚刚十一岁,身量虽已开始抽条,脸上却还带着未褪尽的稚气,可那双眼睛,此刻燃烧着熊熊火焰,是纯粹的、不加掩饰的渴望与决心。
书房内一时寂静,只有窗外风吹竹叶的沙沙声。
柳清漪的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
北境凶险,戎族骁勇,战场上刀剑无眼,他毕竟还是个孩子……为人母的担忧与不舍,几乎要淹没了她的理智。
但她看着范京墨那根骨分明、因长期习武而显得格外挺拔的身姿,看着他眼中不容错辨的信念。
理智告诉她雄鹰羽翼渐丰,终究要翱翔于属于自己的天空,圈禁在安逸的巢穴里,只会折损他的锋芒。
她放下手中的图纸,缓缓走到范京墨面前,没有立刻扶他起来,而是仔细地、如同每一次为他整理练功服般,替他拂去肩头并不存在的灰尘。
“墨儿,你可知战场非儿戏,非比武较技,那是真正的生死搏杀?”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千钧之力。
“孩儿知道!”范京墨昂着头,“孩儿苦练武艺,熟读兵书,等的就是这一刻!
好男儿当马革裹尸,岂能老于户牖之下!”
柳清漪沉默片刻,终是伸手将他扶起,目光沉静地望入他眼底:“好。母亲准了。”
范京墨眼中瞬间爆发出璀璨的光亮。
“但你要记住母亲三件事。”柳清漪语气转为严肃,“第一,保全自身,方有能力杀敌卫国,莫要逞匹夫之勇。
第二,敬畏生命,不滥杀,不虐俘,持心中正道。
第三,灵活机变,善用你之所学,武艺与谋略并重。”
她转身从内室取出一个早已备好的行囊,里面除了银两和换洗衣物,更有她凭借空间现代知识整理的《野外生存与急救要点》手抄册,以及数瓶效果远超寻常的金疮药、消炎粉。
“这些你带上,或许有用。”
范京墨接过行囊,感觉分量沉重,他知道,这里面装的不仅是物品,更是母亲沉甸甸的爱与期望。
他虎目微红,再次深深一拜:“母亲保重!孩儿必不负所望!”
翌日,天光未亮,范京墨便拜别家人,背起行囊,跨上骏马,带着一腔热血与孤勇,单人匹马,直奔北境军营而去。
少年的身影消失在晨雾中,奔赴向他命定的沙场。
……
范京墨离去带来的担忧尚未散去,另一场考验接踵而至。
江南水患之后,时疫流行,消息传入京城,言及多地疫情严重,病患哀鸿遍野。
当地大夫束手无策,死亡人数日日攀升,已有蔓延之势,地方官奏请朝廷派遣太医支援。
此事在朝中议论纷纷,太医署虽精于调理贵体,但对于这等凶猛瘟疫,也心存畏惧,且缺乏有效手段,一时无人主动请缨。
消息传到青云学堂,年仅七岁的范三七立刻坐不住了。
他放下手中正在研磨的药材,直接找到了柳清漪。
“母亲,让我去!”范三七的小脸上满是与年龄不符的郑重,那双对药材过目不忘的眼睛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看过很多医书,记得所有方剂,也认得所有药材!江南的瘟疫,说不定我能帮上忙!”
柳清漪看着这个最小的、却拥有着惊人医药天赋的儿子,心猛地一沉。
瘟疫之险,远胜战场。
战场明刀明枪,瘟疫却是无形杀手,防不胜防。
“三七,你还小,瘟疫非同小可……”她试图劝阻。
“母亲!”范三七急切地打断她,他举起手中一本厚厚的、他自己绘制的药材图谱,“我知道危险!但那些生病的人等不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育儿师天降,携26子共谱华章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育儿师天降,携26子共谱华章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