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自此便在紫狐村住了下来,成为了"留守儿童"。这里固然没有外面的世界繁华,不过,每天和村子里的小伙伴、小狐狸们在一起玩耍,还是很有趣的。柳氏对于这个孙女,已经不能说疼爱了,而是溺爱了,这更是让小红豆放飞了自我。以前,无论是在红民国还是人朝,无论是跟着娘亲或是师傅,她们都会逼着自己学功课。红豆终究还是处在贪玩的年纪上,不免也会对此不耐烦的。如今可好了,奶奶虽然也会让她做功课、读书,但一般情况下,不会太严厉。即便是有时候拉下脸来了,但只要自己上去撒撒娇,奶奶便又会抱着她,心肝宝贝的叫了。这么一来,红豆也是很快的就融入紫狐村的生活里,乐不思蜀了。
话分两头,却说张恪在西南地区,一方面遥控着京城的“经济封锁”策略,另一方面也在当地努力的推行经济发展战略。随着雨水降下,西南百姓也开始为明年的春耕做准备。终究已经是冬季了,只能将希望放在明年开春后了。不过,这几个月的时间,总不能坐着干等,那也太浪费了。
西南地区虽然地质条件不佳,大部分都是山地、丘陵,土壤类型差别也很大,但气候其实还是不错的。这里的冬季相对温暖,霜冻期较短,这些其实完全可以利用起来,试着在冬季种上一些有经济价值的农作物,试一试效果的。当然,这里面的难点在于:种什么以及怎么种?这些,张恪自然是不懂的,他并没有相关农业知识的储备。但张恪相信“高手在民间”,这些东西一定是有人懂的,哪怕每个人只懂得一点点,但要是十个人、一百人的集体智慧了?只不过,受各方面的影响,没有人去有意识地进行挖掘、记录、传播、总结、推广等等。而张恪这段日子以来,便把工作重点放在这上面了。他要在民众里挖掘出懂得相关知识和技术的人员,然后把他们集中起来,再去做相关的试验种植,并做好记录、整理以及不断的对这些东西进行总结。最终是要把这些知识、技术,系统性的编撰成册。
其实,这事儿放在另一个世界时,就只是极其普遍的农业科学的理念。但在如今的世界,显然没有人有相关的意识去做这些的。好在,张恪虽然不懂农业知识,但他知道怎么把人组织起来,更有效率、更有针对性地做工作。为此,张恪成立了一个部门,专管农业及相关技术知识的搜索、研究、记录、推广等事宜,并取名——农科院。
重农的理念,深入人心,因此周勃对此自是极力支持的。不过,当张恪告诉他,先期便需要五百名工作人员时,还是把他吓了一跳的。这个所谓的“农科院”,甫一开始,便要把摊子铺这么大的吗?安顺城作为西南地区的核心城市,人口上百万,但城主府的在编人员也不过两千人员。当然,真正为城主府办事的人员,远不止这点人数的。这其中,自然有不少非编制内的、临时的、徭役的。若是全部算进来的话,为城主府工作的人员,多的时候,或许可达上万的。
不过,这里面,还真没有哪一个单独的部门(除军队外),拥有这么多工作人员的,而且张恪还要求这些人要能读会写,最好还要懂精算。在听到这些要求后,周勃都有点怀疑,安顺城凑得齐这么多有“文化底子”的人吗?毕竟这里经济上不发达,文风并不兴盛。要知道,这个世道,有机会读书也有资源供得起读书人的人家,还真不算多的。对许多普通百姓来说,光是活着都已经够难了,哪还有闲心读书?大家虽然都认为读书人很了不起,可实在是没有那个条件啊!
对此,张恪倒是做了详细的解释:“其实,这只是因为农科院初创,需要从无到有的对所有的知识、技术进行搜索、记录,而这便需要大量的人员下到各个地方去进行走访,因此开始的时候,才需要这么多人的。等将来,资料整理出来了,便不需要这么多人的。其实,学生本来还想招募更多人的,毕竟……时间不等人啊!”
周勃闻言,点了点头:“好,我明白了。这事儿我尽量去办,争取多给你找些人。希望将来这个农科院,真能如你所言:成为一个能够帮助农民提升种植技术、帮助农民增产创收、培养专门的农业人才、研究出更多、更好、更具价值的农作物新品种的重要部门。”
张恪信心十足的笑道:“老师放心,一定会的。”
喜欢小族长的奋斗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小族长的奋斗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