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她还没想好怎么开口,盛华一边利落地将信件分类,一边头也不抬,语气平静却坚定地开了口:“妈,我打算报考京城的商学院附属中专部,就设在省里。”
水淼整理信件的手一顿,抬起眼,目光落在女儿身上。昏黄的台灯光线给盛华稚气未脱的侧脸镀上了一层柔光,可那双酷似自己的眼睛里,却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为什么这么决定?”水淼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像寻常聊天,“你的成绩,考县一中完全没问题。好好念下去,将来就是北大、复旦,也未必不能搏一搏。”
“妈,我知道。”盛华放下手中的信笺,转过身,正对着母亲。她抿了抿嘴唇,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可是,考上中专,就是国家干部的身份了。三年就能毕业,一毕业国家就包分配工作,能拿工资,能转城市户口。”
她顿了顿,声音低了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疼惜,“我看您写作辛苦,经常熬夜。奶奶年纪也大了,颂华和安国以后用钱的地方也多……我想早点工作,为家里分担一点。而且,”
她抬起眼,目光清亮地看向水淼,“现在国家不是正鼓励发展中等专业教育,培养技术人才吗?我觉得学财经,将来在财政方面为国家建设出力,也挺好的。”
水淼看着女儿,一时语塞,她理解盛华的选择。任何选择都脱离不了时代的大背景。如今,国家刚刚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如火如荼,各行各业都急需大量有文化、懂技术的基层干部和业务骨干。中等专业学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蓬勃发展起来的“黄金捷径”。
考上中专,意味着迅速获得“干部身份”,端上“铁饭碗”,实现从农村到城市的关键一跃。对于无数普通家庭,尤其是像他们这样虽有名气但并无深厚根基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条看得见、摸得着的“康庄大道”。
许多成绩优异的寒门学子,都将考取中专作为改变命运的首选,其热门程度和竞争激烈程度,甚至超过了前景看似更远大、实则充满不确定性的高中——大学路径。
水淼看着女儿那双充满主见的眼睛,知道她并非一时冲动。这孩子,过早地体味到了生活的重量,哪怕知道现在家里经济条件已经改善,她内心深处那种渴望尽早独立、掌控自己人生的安全感,是母亲提供的优渥生活无法完全给予的。
强行让她按照自己规划的“阳关道”走,或许只会适得其反。时代的浪潮裹挟着个人的选择,有时候,现实的考量重于理想的蓝图。这就像后世,为什么海关、警察学院这类学校分数居高不下,不也是图个毕业后的稳定前程吗?
想到这里,水淼心里那点执念,忽然就松动了。她最终轻轻叹了口气,伸手,温柔地将女儿额前一缕有些倔强的碎发别到耳后,声音柔和了下来:“盛华,你真的想清楚了吗?如果是考虑家庭负担,你知道,这完全不是问题。妈妈有能力让你们姐弟三个,都无忧无虑地读书、成长。你不该主动背上这样的包袱。”
“妈,我想清楚了。我不后悔。”盛华重重地点头,眼神没有丝毫游移,反而因为母亲的松口而亮了起来,“早点工作,早点独立,我觉得踏实。我们班好几个成绩好的同学,目标都是中专呢。”
望着女儿年轻而执拗的脸庞,水淼知道,是时候放手了。她点了点头,唇角扯出一抹释然,却又带着些许复杂情绪的笑意:“好,既然你想清楚了,妈支持你。要考,就考最好的那个!”
“谢谢妈!”盛华脸上瞬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像卸下了千斤重担,猛地扑过来,用力地抱住了母亲。水淼回抱着女儿已然开始抽条、变得单薄却充满力量的身体,心里那点遗憾像淡淡的雾气,虽未完全散去,却被女儿发自内心的喜悦和坚定冲淡了许多。孩子长大了,终究有自己的路要走。
就在盛华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中专备考复习中时,电影《归山》的后期制作也接近了尾声。谢思宇导演来信,告知影片已顺利通过审查,定于暑期在全国公映。
上映那天,县里唯一的那家“人民电影院”门口,简直比过年赶大集还要热闹。
巨大的红色宣传画贴满了墙壁,画上是主角那张饱经风霜却目光如炬的特写,下方“根据水淼同名小说改编”、“北京电影制片厂荣誉出品”的字样格外醒目,透着一种权威和荣耀。
买票的队伍从那个小小的售票窗口一直蜿蜒到街角,拐了个弯还看不见尾。对于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的人们来说,看电影本身就是一项顶时髦、顶热闹的娱乐活动,更何况这还是写自己县里人的故事,那必须得支持!
“快看!真有水干部的名字!咱们县真出了个作家,还拍成电影了!”
“听说是在北边靠山公社那边取的景,我娘家表姐就是嫁到那村的,表姐夫还被拉去演了个民兵呢,说可有意思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快穿之路人甲奋斗成大佬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快穿之路人甲奋斗成大佬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