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十月天再构造出了一条并集公理,并集公理的表达形式为:?x?X?u(u∈ X??t(t∈x∧u∈x))。
通俗理解的意思就是说,给定集合A,我们可以找到一个集合B,它的元素完全是A的元素的元素。
总之,通过并集公理,十月天就可以建造含有三个元素的集合。将三个元素的集合与一个元素的集合合并,十月天又可以建造四个元素的集合……也就是说,现在给定任意多的对象,十月天都能构造以这些对象为元素的集合。
十月天正在不断地“扩充”,不断地“包容”。
包容性,就这样出现了。
到此为止,十月天已经可以定义自然数了,办法是这样的:
首先,定义?=0。
根据对集公理,可以构造出{?}。定义{?}=1,即{0}=1。
接着还可以定义{0,1} =2。
根据并集公理,给定任意多的对象,都能构造以这些对象为元素的集合。因此十月天可以定
{0,1,2}=3。
并且以此类推。
这是一个有趣的“封装”过程,一旦十月天定义好了自然数“3”,就无需再把它再写成{0, {0}, {0, {}}。
之后十月天继续定义自然数的后继:
S(x):=x∪{x}
其中冒号加等于号表示定义的意思。这样十月天就获得了1=S(0),2=S(1)……
到了这一步,十月天的数学宇宙图景之中终于有了新的对象——自然数,而有了自然数,十月天也就定义整数、有理数等等。
就这样,无比红卫的数学大厦终于被十月天用一块又一块“砖”,严丝合缝地砌成了。
逻辑缜密、绝对理想的数学柏拉图主义世界的图景,终于被十月天从超脱逻辑的“自指”开始,一步一步勾勒擘画。
有了序数逻辑,有了空集,有了自然数,总的来说就是有了“砖块”,接下来就用“序数”做刀具,创造冯诺依曼“万有宇宙”的过程,十月天的手中有无数的砖块,第0块是空集,第1块是空集的幂集{?},第2块是第1块的幂集{?, {?}}……,一直做下去,当到了某个极限,再把之前切好的块在聚拢起来,之后又继续切,继续过程符号化展现为:
冯诺依曼的“万有宇宙”就这样构造出来了,一般用V来表示。
而有了数学宇宙,只要调整到一定的宇宙精细结构常数,物理宇宙也就有了构建的基础。
理论上,只要不断地调整精细结构常数,迟早就会调整出一个适合人类诞生和生存的宇宙了。
可以说,剩下的,只是精细化的过程罢了。
除了冯诺依曼宇宙之外,十月天还构造出了另外一个宇宙,他从空集开始,利用“序数”作为工具,一步一步前行,从第0步做出空集?,第1步做出Def(?)={?},第2步再做Def({?})……一直前行,直到某个极限,再把之前切做过的所有东西统合起来,之后又继续往下做。
以这样的方式,十月天构建出了一个足够多,足够大,甚至大到不能成为集合,成为了一种宇宙的存在。这个宇宙,正是当初哥德尔首先做出来的哥德尔宇宙,常用字母L来表示。
当初哥德尔证明了L是否与V一样大,在数学家常用的ZF公理体系下不可判定,就算加入选择公理的体系ZFC,V=L也与ZFC没有任何矛盾,于是,V=L成为了一条公理,叫做构造性公理。在这个公理体系下,选择公理能够被证明出来。而这个公理,还能把另外一个着名的猜想变成定理——连续统假设。
当然,早在之前,十月天就已经引发了第四次数学基础危机,并且又亲手解决了这一危机,而解决这个危机之后,十月天得到的意外收获,就是连续统假设既正确也错误,选择公理AC既正确又错误,根本还是在于如何理解“选择”和“存在”的关系。一个东西“存在”,我们就可以“选择”它吗?
当初哥德尔和科恩证明了,无论接受选择公理与否,都不会导致矛盾,只是身处不同的“数学世界”而已。而先前十月天解决第四次数学基础危机,本质来说,也是在于他对“选择”和“存在”的关系的更深入理解。当然,这本质上也和自指性有关,“选择”意味着至少有一个以上的对象,而“存在”则只需要至少确保一个对象即可,这本质上就是1和2的关系而已。
那如果十月天证明了1=2呢?
那么再极端一点往前走一步,当两边同时减去了1,就变成了0=1了,相当于变成了“存在”等于“不存在”。
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结论,因为这意味着这个世界上将不再有真理。0=1是一个假命题,从逻辑学角度来说,假命题可以推出一切命题,比如当1=2时,就会出现“罗斯福和教皇是两个人,同时罗斯福和教皇是一个人。”的情况,这意味着世界上一切命题都可以被提出来了,只要1=2,或者再极致一点,0=1(存在就是不存在),那么“正方形是三角形”“雪是黑的”,都可以变成现实了。因为白色和黑色本质上来说是电磁波的频率决定了颜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深红基金会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深红基金会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