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他的狠戾,臣子们莫敢不从,就算是另有心思,但做起事往往胆战心惊,畏惧被发现的结果,也就露出了更多破绽。
颜季明开始游刃有余地操纵整个朝堂,就算其中不少人和他的意见不和,但这并不重要,反正,他只要看到一个平稳运行的官场。
以往分成数派明争暗斗的朝堂,现在被一只手凝成了一股绳。
就连分掌三省的李、崔、严三相,都被朝堂和民间戏称为“泥捏”、“雕塑”、“面和”。
倒不是畏惧天子,所以自发地想要聚团报暖,而是天子释放出了极为明确的信号,不容许朝廷内斗。
不仅是玄宗,以往许多帝王采取的都是与他截然不同的手段。
臣子们必须得斗,哪怕是斗出了人命,斗的国家动荡,因为越是这样,皇帝们就越能稳坐钓鱼台,看着皇权稳固。
颜季明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走的是一条“独夫”的道路,如同立于刀刃上,错一步跌落深渊,往前走鲜血淋漓。
史思明兼任巡查御史,奉命前往江南巡视,明面上的说法是天子听闻江南民间有冤情,实际上究竟意欲何为,大家心里也只是有个模糊的念头。
毕竟国内太平,吐蕃那边倒是正乱的可以,但天子似乎并没有趁机出兵的意思,只是派出了使者。
不久后,朝廷传出消息,吐蕃对大魏俯首称臣,认大魏天子为“父”。
百姓们口中喊着谁稀罕蛮夷做儿子,脸上却是喜气洋洋,颇有些与有荣焉的感觉。
君父君父,
在他们这儿,也是将天子视之为父。
毕竟天子对官吏出手狠辣,而对他们这些底层百姓,却是宽容的很。
上次公审时,一个女道士冲出来差点没冲撞到天子,结果天子不仅遵从了她的意见,从此还专门设立民议司,准许百姓进谏。
天子,是仁君啊。
百姓或许愚昧,但时间一长,就能清楚知道谁对他们好。
不少文人还在明里暗里怀念故国,讥讽当今天子暴虐无道。
若是没人听见还好,但凡有个稍微懂一些的,指着那几个摇头晃脑的文人喊一句“鸟贼辱骂圣人”,当即就有十多个筷子杯子砸了过去。
民间对于当今天子的赞誉和敬畏极多。
颜季明入关中的时候,底下将士一个个心思如明镜般,不停地编造“吉兆”,上到河图洛书,下到推背图玉玺狐狸叫。
还是那句话,
你不带兵进京,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这帮手下能整出多少花样。
反正,百姓们是信了。
酒楼里,说书人一拍惊木,喝道:
“上回说到这李嗣业,是西域回来的猛将,能单手擒杀猛虎,军中百十个军汉等闲近不得他身,使一杆祖传的虎头鎏金槊,从吐蕃军阵中杀个七进七出,
这么一扫,成片的人呀,那个手啊胳膊漫天飞,杀的那帮蛮奴闻风丧胆!”
下面有人忍不住问道:
“若是这般虎将,我怎么听说他后来死了呢?”
“问得好!”
说书人又是一声大喝。
“话说前朝这天子,软弱无能,以至于丧了江山,甚至让蛮夷围住了长安城,是以就算李将军在外头杀的神鬼皆愁,也耐不住那吐蕃兵一圈圈围上来,根本没有多少援军。
你们可曾知晓。这李将军原本是不用死的呀。”
这话立刻引起了听众的注意,说书人这时候却故意喝茶,闭口不说,引得下面人一边开口谩骂,一边往台上扔赏钱。
粗略估计了一下数目,说书人心里乐开了花,立刻清清嗓子。
“那郭令公引兵回援,吐蕃人不得不退去,但前朝天子尚且于心不死,就为了他那点面子,因此下令李将军出城追击。
将军出城那一日,愁云惨淡雨纷纷,眼见着是要送将军一程,
诸位,且听着呀,那李将军就因为前朝那窝囊天子的一道旨意,拼命挥军冲杀,最后旧伤崩裂,死的时候还在骑马冲锋!
你们可知,他临死前还喊着什么?”
“快说!”
“又卖关子!”
“他喊着,南下!杀贼呀!”
五个字,引得一众听客们血脉喷张,泪流满面,然后心甘情愿地又砸了一轮赏钱。
故事说到这,算是一回结束,听客们知道规矩,虽然眼巴巴还等着听,但也只好等到明日再来,心里砸吧着味儿。
茶凉人散,人走的差不多了,说书人才走下台,帮着拾赏钱,他注意到,还有一个约莫四十余岁的男人没走,身上穿着常服,却难掩贵气,坐在那慢慢地喝茶,说书人便满脸堆笑地过去。
他既然吃了这口饭,察言观色的本事早就养出来了,知道不是个能得罪的人物,便施了一礼,待得对方微微颔首后,才敢坐在他面前。
“这位贵人,今日的事儿,听的可还满意?”
“这位李将军,死的确实不值。”
男人声音淡淡的,听不出情绪,但那喝茶的姿势,陡然变得和喝酒一般,狠狠灌下一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活在天宝十四年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活在天宝十四年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