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林默也并没有过度紧张与担心,从舆论到各方明面态度,和平解决的声浪极大,只要按住讨伐派一些时间,和平解决的机会很大。
所以,林默除盯着各方,也抽出时间来整理资料,像所破日谍案的粗略介绍,张杨不是以不抗日之名行扣押之事吗?这些不就是抗日证据!
不见得能发挥什么大用,但至少接触洽谈时,不至于完全处于道德低点,用来打开谈判局面还是好的。
另外,便是以此次事件为引,结合情报处获取的日本情报,撰写此次事件对中日局势影响的研判报告,也就是对中日战争的预判。
紧扣一点,此次事件,将中日之间的尖锐矛盾、微妙的形势,最后的一点遮羞布,撕了个一干二净。
尖锐矛盾,就是中日之间的全面开战不可避免,微妙形势,就是之前双方都没准备好,一直在有意回避这个问题,并掩耳盗铃般维系着表面所谓和平。
这其实就是为老蒋挽挽尊,然后便是话锋一转,直接点出,国内对日民意已至高点,再也无法回避掩盖,日本的战争准备及民意,也同样将形势推至开战前夜。
最后,直接给出答案,长不过一两年,短很可能在年内,双方之间的战争便将打响,再回避遮掩已毫无意义,所谓和平,两边谁也不会真信。
所以,剩下的时间,国府应该甩开一切顾虑,用尽手段,增加国防实力、战争储备,为随时都可能爆发的战争,不遗余力做最后冲刺。
同时,黄建仁那边也动了起来,他之前,已按林默提醒,顺利积功升至少校,而现在,终于又到了他等待良久的大好机会。
林默找上门,让他立即开始仔细整理,鸦片走私那条线的相关案情,重点是涉案资产、情报触手以及串联势力,要详细统计清楚。
黄建仁没多问,只是立马行动起来,一面整理过往搜集的情况,一方面派出人手,进行核查,并查探更新讯息。
出了这么大的事儿,而这条线,又是那么大的一股力量,没有放过的理由,肯定也被动员起来,所以现在也是调查、摸透的好时机。
不过,这一摸,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准确说,是风险,日本人在背后的动作,比预想要大很多,一些投靠日本人的汉奸、一些被撩拨撺掇起来的野心家,已悄悄在背后发力,形成一股策应讨伐派的暗劲。
接到消息后,慎重考虑一番,林默还是决定,先记录,暂不动手,目前,不宜搞出太大动静,不然,容易成为掉进炸药桶的火星,彻底引爆局势。
就像其他被锁定的日谍,也只是留意着他们的动向,在没有太过危急的状况发生前,一定要耐住性子,等过了最危险的阶段,再算后账。
很快,有好消息传回,张杨有明确和谈意向,但底下有所争论,且已确认蒋校长安危,接触并和谈的工作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不给讨伐派扩大事态的机会,舟艇部队与特战队,主动后撤至马鞍山以西区域,避免被人调来对峙防备的陆军,主动与他们擦枪走火。
这是对外放出信号,他们只争取和平解决兵谏的机会,并不是要挑起内战,若他们冲过开火,会将他们在舆论这些上置于极不利的位置。
同时,也是向讨伐派,释放一种错误信号,并非将他们彻彻底底视做敌人,这仅是“解救”蒋校长的不同方案之争,避免其将此视做生死相搏的党同伐异,进而狗急跳墙。
当然,能起多大作用不好说,民国权力体系极其混乱,什么舆论啊、民意啊,能起的作用有限,也没一套政治斗争基本规矩,或者说,坏规矩的人比比皆是。
所以,林默这些动作,能有多少效果不好说,不过可以宣传,像这动作代表什么目的、释放什么信号,完全可用早已占据的舆论阵地给宣传出去。
搞得人尽皆知,那话语板便构筑起来了,对方若搞了事儿,那想坑害国家领袖、掀起内战、争权夺利等帽子便可扣死在其头上。
这些,总归是有人在乎的,那些守规矩的人、那些想踩你上位的敌人对手、那些投机者谋权者,不会放过一柄递到手上的刀。
而你在意了!顾忌了!那便被拖进了林默预设的主场战场,在这里,想斗垮早已抢占舆论阵地,占据政治正确、道德高点的林默等人,哪会有那么容易?最坏的情况,也能为解决问题拖延时间。
再者,就那么点路程,真出状况要动手,对他们也没太多影响,不管水上还是空中,对手都没什么实力,根本阻拦不了他们。
果然,前一刻还蠢蠢欲动的地面部队,随着报道发出,帽子扣上,舆论发酵后,这些部队,也老实的缩了回去。
对方,虽然没跑到舆论主场上跟们斗,但明显在意这些问题,再加上被其他情况牵制捆绑,顾虑重重,虽还不死心,还想武装讨伐,但推进力度,明显弱了很多。
不过,日本人反倒上心了,开始发力,公开的、背地的,还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势力,加大了对某些人的引诱鼓动,还在舆论上,开始跟情报处进行搏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谍海孤雁》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醉爱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醉爱小说网!
喜欢谍海孤雁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谍海孤雁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