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数字丝路启新程
盛夏的长安,骄阳似火,朱雀大街上车水马龙,行人络绎不绝。“丝路农桑科技与贸易中心”长安总部的数字技术研发室内,却凉爽宜人。数十名来自中原、波斯、大食、西域、吐蕃等地的技术工匠围坐在一起,盯着眼前巨大的沙盘模型,激烈地讨论着。李墨身着便服,站在人群中央,手中拿着一卷图纸,仔细聆听着众人的发言。
“李大使,按照您的构想,‘丝路数字贸易平台’需要连接沿线五十多个城邦、三百多个贸易中转站和上千家商户,数据量巨大,现有的计算工具根本无法支撑!”来自中原的技术工匠王工眉头紧锁,指着沙盘上密密麻麻的节点说,“我们现在使用的算筹和算盘,计算速度太慢,一旦遇到交易高峰期,平台很可能会瘫痪!”
波斯的技术工匠哈桑也附和道:“王工说得对!而且,各国的文字、货币、度量衡都不统一,数据转换难度极大。比如,中原用铜钱,波斯用第纳尔,大食用迪拉姆,如何在平台上实现货币的实时换算,就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大食的技术工匠阿卜杜勒则担忧地说:“还有安全问题!平台上会存储大量的贸易数据和商户信息,一旦被黑客攻击或数据泄露,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必须建立一套严密的安全防护体系!”
李墨点了点头,他早就预料到建设“丝路数字贸易平台”会面临诸多挑战。“各位的担忧都很有道理,”李墨语气坚定地说,“但这些困难并非无法克服。首先,关于计算工具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中原的活字印刷术原理,研发一种‘机械算珠’,提高计算速度;其次,关于数据转换的问题,我们可以成立一个‘丝路数据标准委员会’,统一各国的文字编码、货币汇率和度量衡换算标准;最后,关于安全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多层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层层保护,同时建立‘数据巡检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众人听后,眼前一亮。王工兴奋地说:“‘机械算珠’这个想法太好了!我们可以用木材和铜材制作算珠,通过齿轮传动来实现自动计算,计算速度至少能提高十倍!”
哈桑也激动地说:“成立‘丝路数据标准委员会’非常有必要!我们可以以中原的汉字为基础,结合波斯文、阿拉伯文等文字,创建一套统一的‘丝路数字编码’,实现文字的互通互认!”
阿卜杜勒则补充道:“‘多层加密’技术我们可以参考大食的密码学,结合中原的藏头诗原理,研发一种‘文字密码+数字密码’的双重加密方式,确保数据安全!”
看到众人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李墨欣慰地说:“好!既然大家都有了思路,我们就立刻成立三个专项研发小组:
1. 计算工具研发组:由王工担任组长,负责研发‘机械算珠’和相关的计算软件;
2. 数据标准研发组:由哈桑担任组长,负责制定统一的文字编码、货币汇率和度量衡换算标准;
3. 安全防护研发组:由阿卜杜勒担任组长,负责研发‘多层加密’技术和建立‘数据巡检机制’。”
随后,李墨又详细部署了各小组的研发任务和时间节点,并从“丝路发展专项基金”中拨款一百万两白银,用于研发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各小组立刻投入到紧张的研发工作中。计算工具研发组的工匠们日夜奋战,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研发出了“机械算珠”。这种“机械算珠”由木质框架、铜制算珠和齿轮组成,通过手摇手柄驱动齿轮转动,带动算珠进行计算。它不仅计算速度比传统算盘快十倍,还能自动记录计算结果,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
数据标准研发组的工匠们则走遍了丝路沿线的各个城邦,收集了各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资料。他们以中原的汉字为基础,结合波斯文、阿拉伯文等文字的特点,创建了一套包含两万多个常用词汇的“丝路数字编码”;同时,他们根据各国的货币汇率和度量衡标准,制定了统一的换算公式,并编写成《丝路数据标准手册》,在沿线各国推广使用。
安全防护研发组的工匠们则借鉴了大食的密码学和中原的藏头诗原理,研发出了“双重加密”技术。他们将贸易数据和商户信息转换成“丝路数字编码”后,再用一首藏头诗作为密钥进行加密,只有掌握密钥的人才能解密数据。同时,他们还建立了“数据巡检机制”,每天安排专人对平台数据进行巡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丝路数字贸易平台”的核心技术终于研发完成。李墨决定在长安举行“丝路数字贸易平台上线仪式”,邀请丝路沿线各国的代表和商户参加。
上线仪式当天,长安的“丝路贸易中心”广场上人山人海,彩旗飘扬。唐朝皇帝派来的钦差大臣、波斯王室代表、大食哈里发特使、西域都护府官员、吐蕃赞普使者,以及上千名商户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历史杂烩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历史杂烩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