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虚无编织者达成的协议为各个维度带来了短暂的平静。现实衰减的速度恢复了自然节律,维度掠食者也暂时退回了黑暗的角落。平衡之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期,来自不同维度的访客络绎不绝,交流着各自对存在的理解。
然而林越心中始终萦绕着一丝不安。这种平静太过完美,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他经常在先祖之厅凝视维度地图,观察着现实织锦上无数文明的光点如星辰般闪烁。
“你感觉到了,对吗?”先驱者的意念悄然响起,“现实的织锦正在承受过大的张力。”
林越点头。尽管表面上一切正常,但他能感知到某种难以言喻的压力在各个维度间积累。就像一张被过度拉伸的帆布,细微的裂痕正在形成。
这种预感在第七个平衡周期得到了证实。协调者发出了紧急警报——现实结构中出现了一个“虚无点”,一个正在快速扩张的现实空洞。
当林越和维度特别行动组赶到现场时,看到的景象令所有人震惊。那不是一个传统的黑洞或空间裂缝,而是一个纯粹的“无”。没有物质,没有能量,甚至没有空间和时间的属性。它就那样存在着,吞噬着周围的一切存在。
“这不是自然形成的,”守望者检测着数据,“虚无编织者违反了协议。”
但进一步的调查揭示了更加令人不安的真相。这个虚无点不是虚无编织者创造的,而是现实结构自身产生的“免疫反应”——当存在过于密集时,现实会自动产生虚无来进行平衡。
“我们错了,”林越在紧急维度理事会会议上坦言,“问题不在于虚无编织者,而在于我们自己的发展模式。”
过度扩张的文明网络,特别是平衡之都的意识生态系,正在对现实织锦造成过大压力。每个新连接的文明,每个意识网络的扩展,都在现实结构上增加着负担。
这个认识在维度理事会中引发了激烈争论。一些代表主张立即限制文明发展,另一些则认为应该寻找更加根本的解决方案。
在争论中,一个来自高阶维度的古老文明提出了一个激进的想法:“也许问题不在于发展的程度,而在于发展的方式。当前的存在模式过于...单一了。”
他们展示了现实结构的深层分析。尽管各个文明在表面上千差万别,但在存在的基本模式上却惊人地相似——都是基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某种组合。
“我们需要存在模式的多样性,”古老文明的代表解释,“就像生态系统需要不同营养级的生物一样,现实结构需要不同层次的存在形式。”
这个见解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平衡之都开始了一项前所未有的计划:“存在多样性工程”。
工程的第一步是研究替代的存在模式。在守望者的帮助下,林越访问了一些极其特殊的维度,那里的存在形式超出了常规理解。
在“概念维度”,存在以纯粹的理念形式呈现;在“情感维度”,感觉和情绪是基本的构建模块;在“记忆维度”,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复杂的方式交织。
每一种存在模式都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但也都有其局限性。概念维度缺乏情感的丰富性,情感维度缺少理性的清晰度,记忆维度则受困于时间的线性。
“没有一种模式是完美的,”林越在工程日志中写道,“但正是这种不完美创造了多样性的可能。”
带着这些新的理解,平衡之都开始尝试创造混合存在模式。第一个实验是将物质维度的稳定性与概念维度的灵活性相结合。
实验取得了部分成功。新创造的存在模式确实减轻了对现实结构的压力,但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副作用:这些混合存在开始自发地演化,发展出了无法预测的特性。
最令人惊讶的是一个被称为“可能性云”的存在形式。它同时存在于多种状态中,只有在被观察时才会暂时坍缩为具体形态。
“我们创造了某种...活着的概率波,”技术团队既兴奋又忧虑地报告,“它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探索存在。”
更复杂的是,这些新的存在形式开始与传统的意识网络产生互动。有些增强了网络的能力,有些则产生了干扰,还有一些完全无法理解彼此的存在方式。
平衡之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管理挑战。如何协调本质上不同的存在形式?如何在不压制创新的前提下维持秩序?
在这个困境中,网络之灵提出了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让我们不再尝试统一管理,而是创造一个‘存在市场’,让不同的存在形式自由互动,通过自然选择找到平衡。”
存在市场的概念得到了维度理事会的支持。在一个专门准备的维度空间中,各种存在形式开始自由交流和交易。
最初的过程充满了混乱。物质存在无法理解概念存在的价值,情感存在觉得理性存在过于冷漠,记忆存在则困惑于其他存在对“现在”的执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深渊农庄主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深渊农庄主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