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接过编程器,打开离线编译模块 —— 这是他穿越以来,用 2025 年的开源技术和 2142 年的算力系统融合开发的工具,能自动修复损坏的代码,还能根据需求调整参数。“元脑的原型机需要至少 1000 算力币的设备支持,普通人根本用不起。” 林科一边调试代码,一边解释,“我们要把它改成能适配 2090 年后所有改造旧设备的版本,比如旧手机、旧手环,这样底层民众才能用得上。”
接下来的三天,他们几乎没离开过仓库。老鬼从数据下水道拉来了临时电源和算力连接线,还带了一箱压缩饼干和矿泉水;张姐每天都会带着小诺来送一次热饭,顺便帮忙打扫仓库;小艾则通过远程连接,协助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
第一天,他们拆解了原型机的内部结构,发现 “意识抓取模块” 的高频扫描元件是导致脑损伤的元凶。赵宇翻遍父亲的笔记,找到一个改进方案:用低功率脉冲替代高频扫描,既能减少对神经元的伤害,还能降低算力消耗。“我父亲当年就提出过这个方案,却被 CEO 否决了,说‘效率太低,赚不了钱’。” 赵宇的语气里满是无奈。
第二天,林科用离线编译修复 “数据压缩” 模块。他发现元脑的代码过于复杂,冗余度很高,于是借鉴星核的编码逻辑,简化代码结构,把原本需要 500M 存储空间的意识数据,压缩到 100M 以内。“这样一来,旧手机的存储空间也能满足需求了。” 他测试完压缩效果,对叶梓说,“你再帮忙加个‘数据加密’功能,防止备份的意识数据被篡改或窃取。”
第三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通风口照进仓库时,林科按下了 “最终测试” 按钮。原型机的显示屏亮起淡绿色的光,原本熄灭的指示灯一个个依次点亮,终端屏幕上跳出一行行数据:“意识抓取成功率 92%,神经元损伤风险 0.3%,设备适配范围:2090 年后所有改造旧设备,单次备份算力消耗:5 算力币,存储方式:分布式去中心化节点”。
“5 算力币?” 刚好来送早餐的张姐听到这个数字,手里的保温桶差点没拿稳。她放下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旧的算力账单 —— 这是 2135 年的单子,上面写着 “记忆加固服务:500 算力币”。“当年我为了给小诺做一次记忆加固,在数据工厂打了整整一个月的零工,每天熬到凌晨,才凑够钱。” 她的声音有些哽咽,“现在只要 5 币,还能用旧设备,这要是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小诺抱着她的旧玩偶 “小白”,凑到原型机旁,好奇地摸了摸显示屏:“林科哥哥,这个机器能存我的记忆吗?我想存妈妈教我做奶油花的样子,还有和小伙伴在广场上放风筝的记忆。”
“当然可以。” 林科蹲下来,帮小诺把她的改造旧手环连接原型机,“等我们测试成功,你就能把喜欢的记忆都存起来,再也不怕忘记了。”
意识备份程序的首次试用,选在记忆档案馆的流动修复站。这是一辆改造后的旧公交车,车身上喷着 “留住美好记忆” 的标语,车窗上贴满了居民的笑脸照片。苏婉提前筛选了 100 名 “记忆不稳定” 的受害者,他们中有老人、有孩子,还有曾经的元脑算力奴隶。
第一个试用的是 7 岁的小雅。她从出生起就算力不足,每天都会丢失 3 小时左右的记忆,连妈妈的样子有时都会忘记。小雅的妈妈抱着她坐在备份终端前,眼圈泛红:“上次她生日,我给她买了个小蛋糕,结果第二天她就问我‘妈妈,我们什么时候过生日呀’,我当时心都碎了。”
林科帮小雅戴上改造后的旧手环,打开备份程序。手环屏幕亮起淡蓝色的光,一道微弱的算力流从手环流向终端。小艾的虚拟影像悬浮在旁边,实时监控数据:“意识抓取正常,神经元活性稳定,正在存储‘生日蛋糕’‘妈妈梳头’‘幼儿园游戏’等记忆片段……”
几分钟后,程序完成。终端屏幕上弹出 “备份成功,成功率 95%” 的提示,还播放了一段小雅生日时的画面:她戴着生日帽,手里拿着小蛋糕,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小雅看着画面,突然哇地哭了出来,扑进妈妈怀里:“妈妈!我记住了!我记住生日蛋糕的味道了!”
第二个试用的是 82 岁的周建国老人。他是一名退伍军人,2100 年和战友们的聚会记忆,因为元脑的算力剥削,每天都会丢失几个片段,到最后只剩下模糊的人影。当备份程序将完整的聚会画面呈现在他面前时,老人颤抖着伸出手,抚摸着屏幕上早已牺牲的战友,眼泪顺着皱纹滑落:“老伙计们…… 我终于能看清你们的脸了…… 当年我们约定,要一起看着算力平权实现,现在你们看到了吗?这世道,终于好起来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没有算力币拿什么记忆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没有算力币拿什么记忆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