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声碎,踏过江南蜿蜒的官道。
赵志敬携着穆念慈,一路向着临安府附近的牛家村行去。
尽管穆念慈心系义父病情,归心似箭,恨不能肋生双翅立刻飞到杨铁心床前,但赵志敬却将行程安排得张弛有度,甚至称得上奢华。
他并未选择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反而每至一处稍具规模的城镇,必寻那最清净雅致、服务周全的上好客栈下榻,非要让穆念慈睡得安稳踏实不可。
一日三餐,也绝不在路边小店将就,必是当地最有名气的酒楼,点上最精致的招牌菜肴,温一壶醇厚的黄酒,仿佛他们并非赶路,而是来江南游山玩水的富家眷侣。
每当穆念慈眉宇间流露出焦急之色,欲要催促快行时,赵志敬便会握住她的手,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念慈,我知你心急。
但越是如此,越要保重你自己的身体。
舟车劳顿最是耗人元气,若因赶路让你累倒了,憔悴了,待到见了义父,你非但不能床前尽孝,反而要他为你担心,岂不是本末倒置?
听话,吃好睡好,养足精神,才是对义父最大的孝心。”
赵志敬这番话语在情在理,那不容反驳的关怀中又透着十足的体贴,让穆念慈心中虽急,却也甜丝丝的,无法抗拒。
她自幼漂泊,何曾被人如此如珠如宝地呵护过?
这份略显霸道的周到,如同一张绵密温柔的网,将她紧紧包裹,让她对身边这个男子的依赖,一日深过一日。
……
……
……
赵志敬自先天功大成那日起,周身气度便已截然不同。
从前武功没有大成,纵有野心,也需藏着掖着;
如今自己内力登峰造极,举手投足间皆有宗师气象,放眼当世,能与他一较高下者寥寥无几,心气之高,早已非昔日吴下阿蒙可比。
武道宗师自有宗师的傲骨,于他而言,易容改扮、藏头露尾,皆是自贬身份的苟且之举——他赵志敬行得正坐得端,既已无惧天下英雄,便无需用面具遮掩容貌。
因此,这一路南下江南,他始终以本来面目示人。
那张曾被蒙古与全真教合力印在无数通缉令上的脸——剑眉斜飞入鬓,眼眸深邃如渊,鼻梁高挺,唇线分明,本是一副俊朗无俦的模样,却因眉宇间那抹化不开的冷冽与桀骜,添了几分令人不敢直视的威慑力。
这张脸,在寻常百姓眼中或许只是个气度不凡的青衫客,可在江湖人眼里,却是比阎王令还要显眼的标志——那是悬赏榜单上,能换万两黄金、能换全真教上乘武学的“赵志敬”三个字的具象化,是无数人眼中的“肥肉”,亦是不少人欲除之而后快的“邪魔”。
麻烦,果然如影随形。
先是那些利欲熏心的江湖败类。
或三五成群地守在官道旁的密林里,或乔装成挑夫、货郎,潜伏在城镇的街角巷尾,个个都打着“擒获赵志敬,一步登天”的算盘。
有的是垂涎蒙古大汗开出的巨额赏金,妄想拿了钱便远走高飞,从此快活度日;
有的则是痴傻,竟以为将赵志敬的人头献给全真教,便能换来丘处机亲授的“全真剑法”或“天罡北斗阵”心法,白日做梦般想着一步跻身名门正派。
这些人,武功稀松平常,手段却阴狠毒辣,常常趁着暮色沉沉,或是晨光熹微,猝不及防地掷出喂了毒的飞镖、撒下带刺的渔网,妄图以多欺少、以暗克明。
更让人心烦的,是那些自诩“侠义”的伪君子。
他们未必贪图赏金,却总爱拿着“江湖道义”当幌子,四处打探赵志敬与穆念慈的行踪。
多半是听了茶楼酒肆里那些添油加醋的流言——说赵志敬“叛出全真,弑师欺祖”,说他“胁迫良家女子穆念慈,背弃养父杨铁心”,甚至有好事者编造出“两人在客栈中日夜厮混,罔顾人伦”的污言秽语。
这些人便觉得自己得了“替天行道”的由头,或是出于几分可笑的“义愤”,或是单纯嘴贱,想借着痛骂“邪魔”来彰显自己的“正派”,竟敢公然拦在官道中央,指着赵志敬的鼻子破口大骂。
“赵志敬!
你这淫邪之徒,枉为全真弟子,竟敢拐带穆姑娘,简直无耻至极!”
“穆姑娘,你快醒醒!
此等弑师叛教的贼汉子,怎配得上你?
你为了他气病养父,真是不孝不义,枉费杨老英雄对你的养育之恩!”
“水性杨花的贱婢!
跟着这邪魔歪道,迟早不得好死!”
那些恶毒的字眼,像淬了毒的刀子,一句句、一声声,狠狠扎进穆念慈的心里。
她本就因义父病重而心焦,又因与赵志敬同行而承受着世人非议,此刻被人当众这般辱骂,只觉得脸颊发烫,心口发堵,委屈的泪水瞬间涌满了眼眶,眼圈泛红得像雨后的桃花,长长的睫毛上挂着晶莹的泪珠,泫然欲泣,连嘴唇都抿得发白,却偏偏不知该如何反驳——她性子柔弱,素来不擅与人争执,更何况这些人说的“气病义父”,虽非她本意,却也是事实,让她辩驳的话哽在喉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赵志敬,开局学会九阴和九阳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重生赵志敬,开局学会九阴和九阳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