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的宝应县城,是被运河上的朝霞泡醒的。
绯红与金橙交织的霞光,从东天漫过来,洒在穿城而过的运河水面上,粼粼波光像是撒了满河的碎金;
水汽带着江南特有的湿润,混着岸边早点摊飘来的香气——刚出锅的蟹黄汤包冒着白汽,烫嘴的鸭血粉丝汤飘着葱花,还有炸得金黄的油条在油锅里“滋滋”作响,裹着芝麻的麻团滚过竹筛,留下一串甜香。
青石板铺就的主街被晨露润得发亮,两旁的店铺早早开了门,绸缎庄的伙计正将绣着凤凰的红绸挂出幡旗,胭脂水粉铺的老板娘用银簪挑起一盒珍珠粉,对着晨光照了照;
杂货摊前,卖糖画的老师傅握着铜勺,手腕一转,琥珀色的糖丝落在青石板上,转瞬就凝成了一条翘着尾巴的糖龙,引得围着的孩童们发出阵阵惊呼。
人流如织,南来北往的客商背着行囊,挑夫们扛着漕运卸下的布匹,丫鬟们牵着小姐的衣袖,叽叽喳喳地往首饰铺去——这便是宝应晨街的鲜活气,不似扬州府城的宏大气派,却多了几分市井的热闹与烟火气。
赵志敬就走在这熙攘的人流里,一袭月白长袍质地考究,领口袖口滚着细细的银线,腰间束着一条墨玉带,玉扣是上好的和田籽料,温润莹白;
他未佩长剑,只在腰间悬了个素色棉麻小囊,囊口用青线绣着一朵小小的兰草,是穆念慈前几日闲着无事给他缝的。
他身形挺拔,肩宽腰窄,走在人群中自带一股清俊之气,若非那双眸子太过深邃冷冽,少了几分寻常公子的温和,倒真像个家世优渥、出来游学的世家子弟,或是游历江湖的青年侠客。
赵志敬步子不快,目光饶有兴致地扫过两旁摊位,心里却惦记着此刻还在客栈里安睡的穆念慈。
念慈昨日夜里和他在一起消耗了太多体力,赵志敬便让她在客栈歇着,自己出来逛逛,顺便寻些江南特有的精巧玩意儿,等她醒了也好解闷。
走到一个卖苏绣香囊的摊位前,赵志敬停住了脚。
摊位上摆着各色香囊,有绣着鸳鸯戏水的,有绣着梅兰竹菊的,最角落处,一个淡青色的香囊吸引了他的目光——囊面上用浅粉丝线绣着两朵并蒂莲,花瓣层层叠叠,连花芯里的细蕊都绣得清晰,针脚细密,一看就是老手艺人的功夫。
“老板娘,这个香囊怎么卖?”他拿起香囊,指尖触到囊面的软缎,细腻光滑,心里想着:念慈素来爱穿青绿色的衣裳,配这个并蒂莲香囊正好,她若是挂在腰间,定是好看的。
老板娘见他衣着不凡,连忙笑着回话:“公子好眼光!这是苏州来的绣活,就剩这一个了,算您二十文钱。”
赵志敬爽快付了钱,将香囊小心放进棉麻囊里,又往前走了几步,在一个老婆婆的摊子前停了下来。
这摊子小,只摆着些桃木做的小物件——桃木梳、桃木簪、还有刻着平安二字的桃木牌。
老婆婆头发花白,戴着个蓝布头巾,见他过来,颤巍巍地递过一支桃木簪:“公子,看看这个?老身自己雕的,虽说不贵重,却是用心了的。”
赵志敬接过簪子,入手温润,簪身雕着缠枝纹,纹路流畅,顶端还雕了个小小的花苞,虽不似金银簪子那般华贵,却透着一股质朴的匠心。
他想起穆念慈素日梳发,总用一支旧木簪,边角都磨圆了,便问道:“婆婆,这支簪子多少钱?”
“十文就好,公子若是要,老身再送您个桃木小牌,保平安的。”老婆婆说着,就去拿小牌。
赵志敬笑着谢了,付了钱,将桃木簪和小牌一并收好,正低头系囊口的绳子时,前方忽然传来一阵骚动。
起初只是隐约的喧哗,像是有人在争执,可没过片刻,就夹杂进女子的惊呼和男子猥琐的调笑声,紧接着,便是“嘭嘭”几声闷响,伴着“啊”“呃”的痛呼,显然是有人被打倒在地了。
赵志敬系囊口的手一顿,眉峰微不可察地蹙了起来——他素来不爱多管闲事,江湖风波多,能避则避,更何况念慈还在客栈等着他。
可那骚动中传来的内力波动,却让他心头一动:其中一股内力阴柔诡谲,带着几分蛇类的阴冷之气,竟有几分熟悉,不似中原武林常见的路数。
他抬起头,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的街口,一条相对僻静的巷弄口围了不少人,却都只敢远远站着,没人敢靠近,一个个踮着脚往里看,脸上满是惊惧,还时不时交头接耳,议论声顺着风飘了过来。
“我的天,那是程家大小姐吧?穿的是绫罗绸缎,身边还跟着丫鬟呢,怎么被堵在这儿了?”
“唉,造孽啊!刚才程家的人请了几个丐帮的好汉过来,说是要拦那白衣人,结果没几招就被打倒了,你看,地上还躺着呢!”
“那白衣人到底是什么来头?下手也太狠了,丐帮的兄弟都吐了血,爬都爬不起来!”
“小声点!没看见那人手里的折扇吗?我听人说,西域白驼山的人,就爱穿白衣,用这种骨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赵志敬,开局学会九阴和九阳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重生赵志敬,开局学会九阴和九阳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