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敢当‘人情’二字!”
“您和穆姑娘一路顺风。”
“玩得尽兴就好!”
“若有用得着老沙的地方。”
“随时吩咐!”
看着他这般模样。
赵志敬只是淡淡一笑。
不再多言。
转身携着穆念慈。
在那两名婆子的引导下。
登上了这艘即将载他们驶向烟雨江南的华丽楼船。
船工解缆启航。
巨大的船帆缓缓升起。
借着风力。
平稳地驶离了襄阳码头。
沿着汉水。
悠悠南下。
沙通天等人一直站在码头上。
直到那艘华丽的楼船变成视线尽头的一个小点。
方才各自怀着复杂的心思离去。
……
……
……
次日。
赵志敬便与穆念慈登上那艘楠木打造。
螺钿镶嵌的豪华画舫。
自襄阳码头启航。
沿汉水顺流而下。
正式开启了他们的江南之旅。
离了兵戈萦绕的襄阳。
两岸景致渐趋柔和。
初春的垂柳抽出嫩绿新芽。
如笼淡烟。
远处田畴阡陌间农人忙碌。
江南水乡的温婉气象。
随着江风拂面而来。
穆念慈自幼漂泊。
何曾有过这般惬意?
她常倚在雕花船头。
看两岸风光如画卷铺展。
江风裹着水汽与泥土芬芳。
涤尽连日惊惶。
赵志敬总陪在她身侧。
时而负手指向左岸。
“那形如卧牛的。”
“便是古书所载鹿门山。”
信口拈来的地理典故。
听得她轻声赞叹。
时而又静静相伴。
任时光在江波粼粼中流淌。
船只每经一处繁华城镇。
赵志敬从不含糊。
必低声吩咐船工“靠岸稍歇”。
而后自然地牵起穆念慈的手。
眼底盛着笑意。
“走。”
“带你去瞧些新鲜景致。”
过宜城那日。
恰逢每月一次的大集。
码头石阶上满是往来的行人。
叫卖声从街头滚到街尾。
糖炒栗子的焦香。
桂花糕的甜腻。
竹编器具的清脆敲击声。
混着孩童的嬉闹。
织成一片热闹的人间烟火。
赵志敬牵着她。
刻意放缓脚步。
怕人多挤着她。
时不时侧头叮嘱“慢些走,别急”。
行至街角一个老婆婆的小摊前。
他忽然驻足。
目光落在一串挂着的木雕柳哨上。
那柳哨是寻常桃木所制。
雕得不甚精细。
却透着几分质朴的憨态。
他伸手取下一支。
指尖摩挲着哨身上粗糙的纹路。
凑近唇边轻轻一吹。
“啾啾”两声。
哨音清越透亮。
像春日里掠过枝头的小鸟。
“小时候随师父云游。”
“在终南山下的市集上。”
“也曾得过一支一模一样的。”
他转头看她。
眼底带着几分回忆的温柔。
将柳哨递到她掌心。
“你拿着。”
“往后若是走散了。”
“便吹这个。”
“我一准能寻着你。”
穆念慈指尖接过。
那木哨还带着他唇边的余温。
比先前见过的任何一件金玉首饰都要暖。
她攥在手心。
忍不住也吹了一声。
虽不如他吹得清亮。
却惹得赵志敬低笑出声。
伸手揉了揉她的发顶。
“小丫头。”
“吹得不错。”
到了宜兴。
车辙碾过青石板路。
远远便望见漫山遍野的茶园。
一层叠着一层。
嫩绿的芽尖沾着晨露。
在阳光下泛着微光。
采茶女的歌声顺着风飘来。
柔婉动听。
赵志敬熟门熟路地领着她走进一处茶农的院落。
借来一套茶具。
又从茶篓里捻起一撮刚采的阳羡雪芽。
那茶叶条索紧结。
银毫显露。
是顶好的新茶。
他坐在院中的竹椅上。
穆念慈乖乖立在一旁看着。
他先将紫砂茶杯用热水温过。
再投茶入壶。
沸水高冲。
水流如银线般注入。
茶叶在壶中翻滚舒展。
一股清冽的茶香瞬间弥漫开来。
片刻后。
他倾壶出汤。
茶汤碧绿清澈。
递到她面前。
“尝尝。”
“刚采的新茶。”
“比你在襄阳喝的那些。”
“多几分野趣。”
穆念慈双手接过。
小口啜饮。
茶香在舌尖散开。
带着一丝清甜。
沁得五脏六腑都舒爽起来。
她眼睛亮了亮。
点头道。
“好喝!”
“比城里的茶更鲜。”
赵志敬见她喜欢。
眼底笑意更浓。
又为她续了一杯。
离了茶园。
两人雇了一叶乌篷扁舟。
往太湖深处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赵志敬,开局学会九阴和九阳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重生赵志敬,开局学会九阴和九阳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