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的喧嚣在身后渐渐沉寂,取而代之的是塞外愈发辽阔的天空与苍茫的大地。
赵志敬单人独骑,从张家口出发沿着古老的张库大道,向着蒙古帝国的核心腹地进发。
他褪去了书生的儒雅长衫,换上了更便于长途跋涉的深色劲装,外罩一件挡风沙的厚实斗篷,腰间那柄装饰性的长剑也换成了更趁手、开了锋刃的全真制式佩剑。
赵志敬脸上多了些许风霜之色,眼神锐利如鹰,收敛起在张家口刻意营造的温润,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独行客的干练与不易亲近的冷峻。
甫出关隘,天地豁然开朗。
无边无际的锡林郭勒草原如同一幅巨大的绿色绒毯铺展至天际线。
初夏的草场生机勃勃,风吹草低,露出成群的牛羊,如同散落在碧玉盘上的珍珠。
空气中弥漫着青草、泥土和牲畜粪便混合的独特气息,原始而粗犷。
天空高远湛蓝,白云低垂,仿佛触手可及。
赵志敬在靠近一处牧民“浩特”(聚居点)的驿站歇脚。
驿站简陋,却充满了烟火气。他品尝了最地道的蒙古饮食:
大块的带骨羊肉只用清水加盐煮熟,盛在巨大的木盘里。
肉质鲜嫩,带着草原羊肉特有的醇厚香气,蘸着野韭菜花酱,咸鲜中带着一丝辛辣,滋味原始而豪迈。
赵志敬入乡随俗,学着用随身的小刀割肉而食,动作虽不如牧民娴熟,却也透着几分洒脱。
紧接着,牧民热情递上的木碗里,盛着微微泛黄、带着浓郁发酵气味的液体。
初尝一口,那股强烈的酸涩和独特的膻味直冲鼻腔,让赵志敬微微蹙眉。
但几口之后,一股奇特的回甘和清凉感升起,驱散了旅途的燥热。
赵志敬知道这是草原的琼浆,强忍着适应,倒也喝下了半碗,引来牧民善意的笑声。
一旁的桌子上晒干的奶块,坚硬如石。
赵志敬掰下一小块放入口中慢慢含化,浓郁的奶香和淡淡的酸味在口腔中弥漫,是极好的耐储干粮。
夜晚,赵志敬裹着厚实的毛毡毯子,躺在驿站的简易床铺上。
窗外是牧人悠长的马头琴声和低沉的牧歌,伴随着远处偶尔传来的狼嚎,交织成一曲苍凉悠远的草原夜曲。
星斗璀璨,银河横贯天际,壮丽得令人屏息。
……
继续北行,草原的绿色渐渐被戈壁滩的黄褐色取代。
风沙变得猛烈,打在赵志敬脸上微微生疼。
二连浩特作为重要的边贸口岸和驿站,显得比锡林郭勒的浩特要繁华许多。
这里汇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商旅:汉人、蒙古人、回鹘人、甚至远道而来的色目人。
驼铃声声不绝于耳,高大的双峰驼驮着沉重的货物,在风沙中缓缓前行。
在一家较大的蒙餐馆,赵志敬见识了蒙古族招待贵宾的烤全羊。
整只羊被烤得外皮金黄酥脆,油光锃亮,散发着诱人的焦香。
由店家分解后送上,肉质外焦里嫩,肥而不腻,比手把肉更多了一份仪式感和丰腴口感。
此地最流行的饮品。用大块紧压的茶砖熬煮,加入盐和奶,煮成浓郁咸香的奶茶。
对于习惯清茶的中原人来说,味道奇特却非常解腻暖身。
尤其在风沙肆虐的戈壁边缘,一碗热腾腾的奶茶下肚,浑身舒泰。
赵志敬发现这里的商人谈生意,往往离不开一壶滚烫的奶茶。
切成细长条的生牛肉,直接挂在通风处风干而成。
色泽深红,坚硬如柴。
赵志敬买了一些作为干粮,撕咬时需要费些力气,但嚼开后肉香浓郁,咸鲜耐饥,是长途跋涉的绝佳储备。
……
穿越荒凉的戈壁,当看到博格达汗山(今圣山)下那片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时,库伦到了。
作为蒙古地区的宗教和政治中心,库伦充满浓郁的藏传佛教氛围。
巨大的甘丹寺金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身着红袍的喇嘛随处可见,空气中弥漫着酥油灯和藏香的特殊气味。
街道上除了蒙古包,也开始出现一些固定的土木结构房屋,汉式商铺夹杂其中。
赵志敬在此稍作休整,补充物资,并刻意打探关于成吉思汗金帐王庭和郭靖的消息。
在库伦的汉蒙混杂区,赵志敬尝到了改良版的蒙古包子。
皮薄馅大,多为羊肉或牛肉馅,汤汁丰富,一口咬下去,滚烫鲜美的汤汁混合着肉香在口中爆开,非常过瘾。
还有一种蒙古特色美食血肠:
用羊肠衣灌入羊血、碎肉、内脏和炒米等物制成。
煮熟后切片食用,口感奇特,味道浓郁咸香,带着内脏特有的风味。
赵志敬尝试了两片,觉得过于腥膻,便不再碰。
一些牧民在售卖奶皮子。
这种零食是煮牛奶冷却后表面凝结的一层脂肪膜,揭下晾干。
色泽微黄,入口即化,奶香醇厚至极,是极好的甜品或佐茶小食。
赵志敬颇为喜欢,买了一些路上享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赵志敬,开局学会九阴和九阳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重生赵志敬,开局学会九阴和九阳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