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啦!” 赵婶的声音传来,妇女们把陶碗摆在地埂上,碗里是灵米粥,还加了野菊花,香得让人直流口水。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手里拿着灵米饼,聊着重建的事 —— 林大山说要在灵田周围种圈青穗草,能挡混沌气;陈石头说要给孩子们打批小寒铁铲,以后巡查能用;阿牛说要给每个锚点编个大稻壳符,比之前的还结实。
林青禾坐在曾五华的坟旁,给坟前的稻丛浇了点灵泉水,又把剩下的灵脉石粉撒在根旁。风掠过稻穗,沙沙作响,像曾五华的回应。她想起苏清欢说的 “守护是代代相传的事”,突然明白,灾后重建不只是补地、修刺、补种,更是把散了的人心重新聚起来,把老辈的法子传下去,让灵田的根扎得更深。
接下来的几天,灵田一天天变样。补种的灵稻苗冒了芽,嫩绿的叶子在阳光下晃,像无数双小手;新打的寒铁刺立在田埂上,青光闪闪,把灵田围得严严实实;三个锚点旁都挂着阿牛编的大稻壳符,符里塞着灵稻根,泛着淡银的光;李婆婆种在井沿的老稻种也发了芽,比别的苗壮实些,透着股韧劲。
陈石头的铁匠铺夜夜亮着灯,他不仅补了寒铁刺,还打了些新家伙 —— 给林大山打了把新锄头,柄上刻着 “护灵” 二字;给赵婶打了个小铜勺,方便熬药;给阿牛和狗剩打了对小铃铛,挂在镇邪铃旁,说 “双铃响,邪祟慌”。
林青禾和林烨则每天去看锚点,用令牌和玉佩引气,还按苏清欢的手札尝试激活锁源阵的副阵眼 —— 曾五华的银镯子挂在老井旁的稻丛上,每天正午的阳光一照,就会亮成淡银,把地脉气聚在锚点旁,灵稻苗长得更快了。
这天傍晚,林青禾蹲在守护碑旁擦尘,突然发现碑身的裂纹里长出了株细小的青穗草,草叶泛着淡绿的光,还沾着灵泉水的湿意。她刚想喊老村长,就看见陈石头扛着新打的寒铁斧走过来,身后跟着阿牛和狗剩 —— 阿牛手里拿着个稻壳编的 “禾” 字,狗剩拎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成熟的小灵稻穗。
“青禾姐,你看!” 阿牛把稻壳 “禾” 字挂在碑上,与令牌的字呼应着,“李婆婆说,这叫‘碑上禾,田下苗,守护念,不会消’。”
林青禾笑着点头,摸了摸碑上的青穗草,突然觉得眼眶发热。她想起曾五华牺牲时的样子,想起苏清欢御剑而来的光,想起村民们连夜补锚点的身影 —— 原来灾后重建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是灵田的重生,是守护念的延续。
老村长拄着守源杖走过来,手里拿着苏清欢新传的讯符,上面写着 “地脉气已稳,明年可种新稻”。他举着讯符,对村民们说:“苏道长说,明年春天会派弟子来,教咱们更厉害的护阵法子,以后灵田就更安全了!”
村民们都笑了,赵婶从怀里掏出块灵米糕,分给大家;陈石头把新打的小铃铛递给孩子们;阿牛摇着镇邪铃,铃音清透,飘在灵田上空,与稻穗的沙沙声混在一起,像首温柔的歌。
夕阳落在灵田上,把新苗染成了金红色,守护碑的青光、寒铁刺的冷光、银镯子的淡光混在一起,像层温柔的纱,罩着整片土地。林青禾摸了摸怀里的令牌,温意顺着衣襟往心口钻,她知道,只要大家还在,灵田就还在,守护就还在 —— 这灾后重建的不只是灵田,更是青禾村的根,是一代代人传下来的念想,是永远不会熄灭的希望。
夜里,林青禾躺在家里,听见窗外传来轻微的声响,起身一看,是阿牛和狗剩在灵田旁挂稻壳符,月光下,两个小小的身影踮着脚,把符挂在每根新苗上,嘴里还念着李婆婆教的话:“灵田灵,稻苗青,守护者,永不停。”
林青禾笑着回到床上,把苏清欢的手札放在枕边,纸页上的字迹在月光下泛着光。她知道,明年的灵田会更壮,新稻会更饱满,村民们的笑会更甜 —— 因为这是他们一起重建的灵田,是用手、用心、用守护念重新拼起来的家。
喜欢真我凡域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真我凡域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