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沐风偶尔会加入“品鉴”行列,对师弟师妹的“作品”给予中肯(有时是忍笑)的评价,还会引申出些相关的典故学问。
楚怀素则时常微笑着准备好清理工具,并在他们做出真正能入口的东西时,毫不吝啬地给予夸奖。
赵知闲更是“捧场”,哪怕是最奇怪的“创新菜”,她也敢面不改色地吃下去,然后大声“点评”(通常是夸张的赞美或搞怪的吐槽),逗得乐乐哈哈大笑。
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瞎折腾”,却让无忧谷的日子变得更加鲜活有趣,也无形中增进了师兄妹之间的感情和默契。
陆云霁甚至发现,在这些轻松的、专注于手中事情的时刻,他对外界的那种潜意识里的紧绷感会消散许多,心神格外宁静,《逍遥游心篇》的内力运转都似乎更加圆融自如。
原来,修行未必总要正襟危坐,于生活中体悟“逍遥”与“自在”,亦是正道。
这一日,天高云淡,风里已带了明显的寒意。
赵知闲提着她的“焦尾”琴,来到院中那棵老松树下,盘膝坐下。
“好久没弹了,都快生锈了。”
她嘀咕着,调试了一下琴弦。
随即,纤指拨动,清越空灵的琴音便流淌开来。
起初还有些生涩,很快便流畅起来,时而如高山流水,清澈涤心;
时而如金戈铁马,杀伐决断;
时而又如春风化雨,温柔缱绻。
她弹的并非什么名曲,多是兴之所至,随心而发。
琴声吸引了谷中众人。
李沐风和楚怀素携手从屋内走出,站在廊下静静聆听。
乐乐也安静下来,趴在母亲腿边,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
阮喃喃从厨房跑出来,手里还拿着半根洗好的黄瓜,听得入了神。
陆云霁也停下了手中的药杵,抬起头,望向树下抚琴的三师姐。
他不懂音律,却能感受到那琴音中蕴含的情绪与力量。
那不仅仅是声音,更像是三师姐以另一种方式在演绎她的武道,她的性情。
听着听着,他忽然心有所感。
音律的起伏、节奏、强弱变化,似乎与内力的运转、招式的衔接,有着某种奇妙的共通之处。
他下意识地并起手指,随着琴音的节奏,在空中虚划起来。
指尖内力隐而不发,却暗合着音律的韵律,时疾时徐,时轻时重。
《安时顺变掌》的柔韧,《无为剑经》的圆融,甚至那一丝“自在”真意,竟在这无声的演练中,有了新的体会。
赵知闲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琴音微微一变,变得更加跳跃灵动,仿佛在故意考验和引导。
陆云霁的手指也随之变化,愈发流畅自然。
一时间,琴音与无形指劲在院中交织,竟形成一种独特的和谐。
一曲终了,余音袅袅。
赵知闲按住琴弦,看向陆云霁,眼中带着惊喜和戏谑:
“可以啊小云霁,还懂得以音律入武?悟性不错嘛!”
陆云霁收回手指,耳根微红:
“…师姐琴音…自有韵律。”
李沐风笑道:
“音律本就是天地韵律的一种。能从中有所悟,是你们的造化。”
无忧谷的深秋,因着这琴声、这尝试、这点滴的趣味与感悟,而显得格外温暖和充实。
日子缓缓流淌,仿佛山间清溪,平静却充满生机。
陆云霁站在廊下,看着院中抚琴的师姐、叽叽喳喳的师妹、微笑的兄嫂、玩耍的师侄。
心中那片曾经的荒原,似乎已被这些温暖的日常点滴,悄然滋养出了新的绿意。
江湖很远,山谷很小。
但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如此,便很好。
喜欢我在江湖社恐的那些年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我在江湖社恐的那些年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