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沐风和楚怀素带着乐乐先回房安置。赵知闲则拉着阮喃喃,迫不及待地要听详细的“江湖历险记”。
阮喃喃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一路见闻说到武当山的盛大场面。
再说到师兄如何一招败先天、空手接三招,说得唾沫横飞,手舞足蹈,添油加醋之处,听得赵知闲一惊一乍,连连惊呼。
陆云霁没有参与这场热闹的“汇报会”。他独自一人,缓缓走过谷中的每一处角落。
药圃里的药材长势正好,他离开前布下的聚灵小阵运转良好。
后山的竹林依旧苍翠,溪水潺潺。他走到那日与采莲阁杀手对峙的地方,走到日常练功的平地,走到那棵焦黑的老松前…
谷中的一切都没有变,依旧是他最熟悉的、能让他心安的模样。
但似乎,又有什么不一样了。
他伸出手,指尖拂过一片竹叶,感受着那熟悉的触感和谷中宁静的气息。
一种难以言喻的踏实感和归属感油然而生。
这里,才是他的根,他的锚点。
无论在外经历了多少风雨喧嚣,只要回到这里,那颗因外界刺激而始终紧绷着的心,便能真正地放松下来,沉静下来。
晚饭是久违的团圆饭。
食材都是谷中自产,简单却鲜美。
席间充满了欢声笑语,主要是赵知闲和阮喃喃在说,李沐风偶尔含笑补充几句,楚怀素温柔地给每个人布菜,乐乐叽叽喳喳地问着各种问题。
陆云霁依旧吃得安静,但听着身边的喧闹,看着师兄师姐和师妹的笑脸,心中那片常年冰封的角落,仿佛也被这温暖的氛围融化了一丝。
饭后,李沐风将此次武当之行的经过,尤其是陆云霁的表现和张真人的评价,更为客观详尽地向赵知闲讲述了一遍。
赵知闲听得杏眼圆睁,看向陆云霁的目光彻底变了,从之前的戏谑调侃变成了真正的震惊和佩服:
“好小子!真给你练出来了!”
“张真人啊!那可是武林神话!”
“他老人家居然说你‘吾道不孤’?”
“这评价…啧啧,师父要是知道了,怕是要笑得合不拢嘴!”
她用力一拍陆云霁的后背(拍得他呛了一下),
“以后师姐我出去管闲事…哦不,行侠仗义,报你的名号好不好?肯定好使!”
陆云霁:
“…...”
他默默往旁边挪了挪。
玩笑归玩笑,赵知闲神色随即认真起来:
“不过,经此一事,云霁算是彻底入了各方势力的眼。这名气大了,是好事,也是麻烦。日后怕是少不了各种试探、挑战,甚至…暗箭。咱们谷里,也得有些准备才是。”
李沐风颔首:
“知闲所虑极是。我已传书给二师弟和四师妹,告知他们此事。”
“近期谷外阵法需再加强几分,云霁和喃喃的修行也不可松懈。”
他又看向陆云霁:
“云霁,你如今境界稳固,但心境修为仍需打磨。”
“名声在外,更需谨言慎行,守住本心。谷中清净,正适合你沉淀此次所得。”
陆云霁郑重点头:
“…云霁明白。”
接下来的日子,无忧谷恢复了往日的节奏,却又似乎更加充实。
陆云霁的生活回到了正轨——
练功、打理药圃、翻阅典籍、偶尔被阮喃喃拉着尝试各种稀奇古怪的“新菜式”。
但他修炼的内容却悄然发生了变化。
他不再仅仅专注于招式的熟练和内力的积累,而是开始更多地去体悟大师兄所说的“心境”。
去回味武当山上那“无争”与“自在”的玄妙状态,尝试将那份感悟融入日常的一招一式、一举一动之中。
他依旧社恐,但面对谷中唯一的活宝师姐赵知闲时。
似乎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手足无措,偶尔甚至能回上一两句简短的吐槽,虽然通常会被赵知闲更加猛烈地“报复”回来。
阮喃喃的兴奋劲儿过去后,也开始更加刻苦地练功。
师兄的辉煌战绩显然刺激到了她,她不再满足于仅仅修炼《落英遁形》,开始缠着陆云霁和李沐风学习更精妙的内功运用和实战技巧。
那柄雷击木剑更是成了她最宝贝的东西,每日都要擦拭好几遍。
李沐风和楚怀素在谷中住了下来,享受着难得的清闲时光。
李沐风每日教导师弟师妹功课,与楚怀素琴瑟和鸣,督促乐乐读书习武。
偶尔也会离开山谷几日,去附近城镇处理一些书院事务或拜访故友,但总会很快回来。
赵知闲则成了谷中最忙碌的人。
她一方面加强了谷口和周边的巡逻与陷阱布置,另一方面,她在外界的“管闲事”似乎也更加理直气壮。
偶尔回谷,总会带回一些江湖上的最新消息,以及…各种被她“顺手”救回来的小猫小狗、受伤小动物,让原本清静的忘忧谷平添了几分“生机勃勃”(鸡飞狗跳)。
这一日,赵知闲又风风火火地冲回谷中,手里还拎着一个不停扑腾的、翅膀受伤的灰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在江湖社恐的那些年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我在江湖社恐的那些年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