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五,端午。
天才蒙蒙亮,无忧谷中还弥漫着破晓前的薄雾和草木清气。
阮喃喃就一个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比往日任何一天都要精神抖擞。
“师兄!师兄!快起来!今天是端午!”
她趿拉着鞋子就跑去敲陆云霁的房门,声音里带着压不住的兴奋。
门吱呀一声从里面打开。
陆云霁早已起身,衣着整齐,似乎正打算出门去采集带露水的艾草和菖蒲——
这是端午的习俗,用以驱邪避疫。
他被师妹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弄得微微一愣,随即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
“咱们包粽子吧!师兄!”
阮喃喃眼睛亮得惊人,扯住他的衣袖,
“上月二师兄捎来的糯米还有好些呢!后山的箬竹叶子正肥!我记得厨房还有蜜枣和红豆!”
她掰着手指头数着材料,显然惦记这事不是一天两天了。
陆云霁看着师妹那期待万分的小脸,沉默了片刻。
包粽子…工序繁琐,他并不擅长,往年端午,师父师兄师姐们若在。
各式花样的粽子,艾草做成的香囊、器物应接不暇,节日的气氛应景得很。
但…
看着师妹亮晶晶的眼睛,他拒绝的话在嘴边转了一圈,最终还是化为了一个轻轻的:
“…好。”
“耶!”
阮喃喃欢呼一声,
“我去摘箬叶!师兄你准备米和馅儿!”
说着,就像只快乐的小鹿,蹦跳着冲向了后山竹林的方向。
陆云霁转身走进厨房,找出那只装着糯米的陶罐,量出适量的糯米,用清水浸泡上。
又翻找出珍藏的蜜枣、红豆,甚至还找到一小包去年晒干的野莓干,或许也能做馅。
等他准备好材料,阮喃喃也抱着一大摞青翠宽大的新鲜箬叶回来了,衣袖都被露水打湿了半截。
“师兄你看!这么多!够包好多好多啦!”
她小脸红扑扑的,将箬叶放入清水中清洗。
真正的挑战才开始。
厨房里,兄妹俩对着泡好的糯米、各式馅料、洗净的箬叶和细绳,大眼瞪小眼。
阮喃喃信心满满地拿起两片箬叶,叠在一起。
卷成一个小漏斗状,舀入糯米和一颗蜜枣,然后试图包裹起来…
然而,箬叶在她手里却显得格外不听话,不是这边漏米,就是那边散开,折腾了半天,只包出一个歪歪扭扭、四处漏馅的“四不像”。
“哎呀!怎么这么难!”
她嘟起嘴,有些气馁。
陆云霁的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他做事向来精准,但包粽子更讲究手上巧劲和熟练度。
他学着记忆里师姐的手法,小心地折叠箬叶,填入米馅,手指却显得有些僵硬笨拙。
包出的粽子形状倒是规整些,却也紧实得过分,像个绿色的小石头。
两人对着桌上几个奇形怪状的“作品”,一时相顾无言。
最后还是陆云霁叹了口气,起身从书房找来一本杂书,上面竟真有几页图解包粽子的手法,虽简单,却也够用。
“…照这个试试。”
他将书推给师妹。
阮喃喃如获至宝,仔细研究着图上的步骤,又拉着师兄一起尝试。
这一次,有了“秘籍”指导,虽然依旧手法生疏,但总算渐渐摸到点门道。
陆云霁学得快,很快就能包出有棱有角、还算像样的粽子。
阮喃喃则重在创意,一会儿包个长条的,一会儿又试图包个圆球的。
还非要在不同的粽子上系不同颜色的细绳做记号:
“这个是蜜枣的!这个是红豆的!这个…这个是我特制野莓混红豆的!肯定好吃!”
忙忙乱乱了一个多时辰,总算是把所有的糯米和馅料都包完了。
虽然成品依旧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但好歹都结结实实,没有散架。
一大锅粽子被放入大灶上,加了足量的水,开始蒸煮。
灶膛里的火旺旺地烧着,锅里渐渐冒出带着箬叶清香的蒸汽,弥漫在整个厨房,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气息。
等待粽子煮熟的时间,陆云霁又带着师妹去谷口和屋檐下插上采来的艾草与菖蒲。
清苦的草药味与厨房飘来的粽香混合在一起,构成了端午特有的味道。
日头升高时,粽子终于煮好了。
剥开墨绿色的箬叶,露出里面晶莹软糯的米粒,蜜枣的甜香、红豆的沙软、野莓的微酸,混合着箬叶的清香,扑面而来。
阮喃喃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自己那个“特制”野莓红豆粽,被烫得直呵气。
却满足地眯起了眼:
“嗯!好吃!师兄你快尝尝你的!”
陆云霁剥开一个规整的四角粽,小口尝着。
糯米软硬适中,蜜枣的甜味恰到好处地渗入米中。他轻轻点了点头:
“…不错。”
虽然卖相不如外面卖的,但自己亲手包的,总是格外香甜。
午后,天气有些闷热。
阮喃喃吃多了粽子,有些恹恹地不想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在江湖社恐的那些年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我在江湖社恐的那些年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