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的指尖轻轻拂过壁画边缘,那里的颜料已经有些剥落。她闭上眼睛,似乎在感受着什么,片刻后睁开眼,眼神凝重:“这不是普通的颜料,里面掺了精绝祭司的血。你看这红色纹路,其实是简化的‘血瞳’符号,与青铜戒指上的符号同源。”
陈默拿出《莫高窟壁画录》,对比着老照片:“老照片里没有黑影,说明它是近期才显现出来的。难道是因为‘影’的本体被消灭,封印在这里的邪祟失去了压制,才开始活跃?”
哎呦突然走到壁画前,金属手掌轻轻贴在黑影旁边的岩壁上:“检测到岩壁内部有中空结构,深度约3米,存在木质结构反应。”
“中空结构?”李教授惊讶地睁大眼睛,“莫高窟的洞窟结构我们都做过详细测绘,第323窟没有暗室啊。”
“可能是后来被封死的。”陈默的目光落在黑影下方的一块不起眼的砖上,那块砖的颜色比周围略深,边缘有细微的缝隙,“胖墩,检测这块砖。”
胖墩的微型钻头轻轻钻在砖缝里,屏幕上显示:“砖块为后补,材质与原窟壁不同,内部有金属锁扣。”
“看来得把它拆开看看。”小张摩拳擦掌,从背包里掏出胖墩特制的拆砖工具——一套微型液压钳,“保证不损坏周围的壁画,我手稳着呢。”
李教授有些犹豫,但看着壁画上越来越清晰的黑影,还是点了点头:“小心点,这可是国宝。”
小张和哎呦配合着,用液压钳轻轻撬开砖块,露出后面的黑洞。一股更浓郁的尘土气息涌出来,带着淡淡的墨香。胖墩的探照灯照进去,里面果然是个狭小的暗室,堆满了卷轴和木箱,最上面放着一个打开的砚台,里面的墨汁早已干涸,砚台边缘刻着个“陈”字。
“是太爷爷的砚台!”陈默的心脏猛地一跳,太爷爷陈砚的文房四宝里,唯独缺了砚台,没想到会在这里找到。
他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将砚台拿出来。砚台是端石做的,质地温润,砚池里的干涸墨渍边缘,竟残留着与壁画黑影相同的红色纹路。胖墩扫描后显示:“墨渍中含有玄阴石粉末和精绝祭司血液成分,与‘影’气反应强烈。”
“太爷爷曾在这里停留过。”林夏拿起一卷卷轴,展开一看,是幅未完成的壁画草稿,上面画着与第323窟相似的场景,但在张骞的身后,多了一位穿红裙的女子,正是照片上的红衣向导——林夏的曾祖母。
草稿的角落有几行小字,是陈砚的笔迹:“敦煌壁画藏影踪,以血为引,以墨为封,待后人破之。青禾之血与玄阴石相斥,可镇此窟邪祟,然血力有限,百年后恐有异动。”
“原来如此。”陈默恍然大悟,“太爷爷当年在昆仑没能彻底封印‘影’的分身,就将它引到了莫高窟,用青禾的血混合墨汁,画下黑影作为封印,藏在壁画后面。现在封印松动,是因为青禾的血力耗尽了。”
小张拿起一个木箱,打开一看,里面装着十几块墨锭,与太爷爷木匣里的半块一模一样,上面都刻着“松烟”二字:“这些墨锭里都掺了玄阴石粉末?那岂不是能画出无数镇魂符?”
“理论上是这样。”林夏拿起一块墨锭,对着灯光看,“但玄阴石粉末需要阳气激活,否则会反噬使用者。太爷爷把这些墨锭留在这里,应该是为了给后人提供补给。”
暗室的角落里,还有一个上锁的铁盒。胖墩用激光切开锁扣,里面放着一本泛黄的日记,是红衣向导写的。日记里记录了她跟随陈砚来到敦煌的经过:原来当年赵青禾冲进时间缝隙后,红衣向导(也就是林夏的曾祖母)带着半块玄阴石碎片和陈砚的砚台,一路追到敦煌,与陈砚汇合。他们发现莫高窟的壁画蕴含着千年阳气,是封印“影”分身的绝佳之地,便一起绘制了那道黑影封印。
“最后一页写着什么?”小张凑过去看,日记的最后一页字迹潦草,像是在匆忙中写下的,“‘影’分三魂,一在昆仑,一在精绝,一在敦煌……三魂归位,方得真身……我们只封印了敦煌的一魂,昆仑和精绝的……”
后面的字迹被墨渍覆盖,看不清了。陈默的脸色沉了下来:“原来‘影’的本体被消灭前,早已将魂魄分成了三部分,分别藏在昆仑、精绝和敦煌。我们在昆仑消灭的,可能只是它的主魂,精绝和敦煌还有两个分魂!”
“那精绝的分魂不是被玄阴石核心净化了吗?”小张不解。
“可能只是暂时被压制。”林夏的手指划过日记上的墨渍,“你看这里,墨渍的形状像个眼睛,与影镜的形状一模一样。精绝的分魂很可能附在影镜碎片上,我们没彻底清除。”
李教授听得目瞪口呆,手里的放大镜差点掉在地上:“这么说……这壁画里的黑影,就是‘影’的分魂?”
“是,但它现在很虚弱。”陈默举起太爷爷的砚台,“只要用这砚台和剩下的墨锭,重新绘制封印,就能让它再次沉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未来勘探档案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未来勘探档案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