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慢慢爬上山头,驱散了晨雾。桃溪村的村民们也赶来了,是桃溪伯带着人,扛着粮食、饮用水和急救物资:“俺们听说你们进山救人,就组织了村里的壮丁,带着东西来支援!” 桃溪伯放下肩上的粮食袋,指着身后的村民:“俺们还抬了担架,能把受伤的村民抬回村里治疗。” 林薇高兴极了:“太好了!有担架就方便了,受伤的和病重的村民都能安全回去。”
村民们立刻行动起来,把病重的老太太和受伤的汉子抬上担架,其他村民则互相搀扶着,跟着桃溪伯往山下走。路上,桃溪伯给林薇递来一碗热粥:“快喝点,从昨晚到现在没吃东西,哪有力气赶路。” 他叹了口气,又说:“俺活了这么大年纪,从没见过这么厉害的病,也从没见过你们这样拼命的大夫,真是多亏了你们。” 林薇喝着热粥,笑着说:“大爷,咱们都是为了活命,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跨不过的坎。”
回到桃溪村时,村里已经搭建好了临时的重症监护棚,阿禾的学徒们正在给新回来的患者做检查、喂药。沈知远把老太太安置在棚里,继续给她吸氧、输液:“再观察一天,要是血氧能稳定在90%以上,就能撤掉氧气袋了。” 林薇则在给拉血便的村民喂益生菌和山药粥:“益生菌是‘肠道守护者’,能帮着打败耐药菌,山药粥能养肠子,帮着修复肠黏膜,两者一起吃,好得快。”
中午时分,县城医馆的药也送到了,是更强效的抗生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阿禾拿着药,对林薇和沈知远说:“这药是‘耐药菌的克星’,能对付多种耐药病菌,咱们给重症患者用,尽快控制感染。” 沈知远点点头,立刻给老太太和咳血的村民换上新药:“这药得静脉注射,吸收快,杀菌效果强,就是有点贵,还好医馆库存充足。”
村民们这时都主动过来帮忙,有的给患者喂粥,有的给患者擦身子,还有的去山里采摘新鲜的山药和草药,按林薇教的方法熬粥、煮水。个老汉提着一筐新鲜的羊血跑过来:“大夫,俺刚杀的羊,煮了羊血汤,给重症患者补补身子,你说过羊血能清‘碎红球’。” 林薇笑着说:“大爷,您太有心了,羊血汤配新药,效果更好,能帮患者们尽快恢复。”
到了下午,大部分患者的病情都稳定了,高烧的患者体温基本降到38℃以下,便血的情况也明显缓解,老太太的血氧已经稳定在92%,能睁开眼睛说话了:“谢谢……谢谢你们……救了俺的命……” 林薇握着老太太的手:“大娘,不用谢,您好好养病,很快就能康复了。” 旁边的村民们都露出了笑容,个中年汉子说:“等病好了,俺们给你们立块碑,刻上‘神医救世’,让子孙后代都记得你们的恩情!”
就在大家以为情况会越来越好时,阿禾的学徒突然跑进来,手里拿着检测报告:“阿禾先生!不好了!有三个重症患者的病菌又变异了,对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也有耐药性,而且他们的肾功能指标持续升高,出现了急性肾衰!” 林薇心里一沉,接过报告看了看:“双重耐药?还引发了急性肾衰?这病菌也太顽固了!” 沈知远皱起眉:“急性肾衰意味着肾没法排毒了,得尽快做血液透析,不然毒素在体内堆积,会危及生命!”
“血液透析?” 桃溪伯愣住了,“那是啥东西?俺们村里可没有这玩意儿。” 阿禾叹了口气,解释道:“血液透析就像给血液装了个‘过滤器’,把血液里的毒素和多余的水分排出去,帮肾分担工作,等肾恢复了就能不用了。可现在山里条件有限,根本没法做透析。” 林薇突然想起什么,眼睛一亮:“有了!咱们可以用‘腹膜透析’的简易方法,用村民家里的陶罐和无菌纱布,临时做个透析装置,虽然效果不如专业设备,但能应急!”
沈知远点点头:“这是个办法!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腔里的腹膜当‘过滤器’,注入透析液,再把有毒的液体放出来,相对简单,适合野外应急。” 桃溪伯立刻说:“俺这就去收集陶罐,再让村民们把纱布煮了消毒!” 村民们也都行动起来,有的找陶罐,有的烧开水煮纱布,有的帮忙搭建临时的透析棚,大家都憋着一股劲,想帮患者们渡过难关。
夜色慢慢降临,临时透析棚搭建好了。林薇和沈知远小心翼翼地给重症患者做腹膜透析,阿禾则在旁边监测生命体征:“血压稳定,心率正常,透析液里已经排出了不少毒素!” 患者们的脸色渐渐好转,不再像之前那样惨白,呼吸也平稳了许多。林薇坐在棚外,翻开《治痹手记》,在“山洪后双重耐药菌感染合并急性肾衰”那页写下:
“核心处理方案:
1. 抗感染:换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替加环素联合用药,应对双重耐药菌,避免单一用药导致耐药性加重;
2. 急性肾衰:简易腹膜透析(无菌陶罐+煮消毒纱布+生理盐水+葡萄糖透析液),每日3次,每次500ml,排出毒素和多余水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长安急诊录:医女的跨时空爱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长安急诊录:医女的跨时空爱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