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杏眼睛一亮:“能!俺奶奶以前燥得慌,就用干杏叶煮水喝,比杏花还润!” 沈知远拿起一片干杏叶,闻了闻:“杏叶性凉,能清热润燥,刚好替代鲜杏花,还能缓和杏仁的燥气。但得选完整、没霉点的,煮之前用温水泡软,药效才出得透。” 小石头赶紧跑过去,把屋檐下的干杏叶取下来,挑出完整的,用温水泡在陶碗里,边泡边在笔记本上写:“鲜杏花短缺,可用干杏叶替代(泡软、完整无霉)”,还画了片小小的杏叶。
方子调整好了:炒甜杏仁三钱、泡软的干杏叶三钱、茯苓三钱、炒麦芽二钱,用杏树根井水熬煮 —— 阿杏说,杏树根的井水带着杏仁的甜,煮药不添燥。小石头负责熬药,先把茯苓、炒麦芽放进杏木砂锅里,加三勺杏树根井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煎一刻钟;再放进炒杏仁、泡软的干杏叶,继续煎五分钟。这次他没敢离开灶边,时不时用小铲搅一搅,怕药材粘底。
可煎到三分钟时,阿杏奶奶突然咳得更重了,还说胃里有点发疼。小石头心里一紧,赶紧关火跑进屋,阿杏奶奶捂着胸口,咳得直喘:“胃里像烧得慌……” 沈知远搭了搭脉,又尝了尝锅里的药汁,笑着说:“别慌,是杏叶的凉性刚开始散,燥邪在往外排,所以会暂时咳得重些;胃里烧是因为杏仁炒得有点偏燥,再加点阿杏家的杏仁浆,缓和一下就好。” 阿杏赶紧从灶房端来一碗杏仁浆,是刚磨的,带着淡淡的甜香。小石头接过碗,小心地往砂锅里倒了两勺,轻轻搅拌:“这样就不燥了吧?” 苏沐点点头:“嗯,杏仁浆能润胃,还能让药汁变甜,奶奶爱喝。”
重新熬好药后,小石头先舀了小半碗,吹凉了递给阿杏奶奶:“奶奶,慢点喝,这里面加了杏仁浆,不苦。” 阿杏奶奶抿了一口,眼睛亮了:“真有杏仁甜!比杏仁茶还好喝!” 没一会儿就喝光了,过了半个时辰,她咳得轻了,还说胃里不胀了;又过了一个时辰,居然能靠在椅上剥杏仁,还吃了小半碗杏仁粥。
太阳偏西时,阿杏奶奶已经能帮着阿杏翻晒杏仁,阿杏高兴得直擦眼泪,从竹匾里抓了把炒好的甜杏仁,塞进小石头手里:“给你吃,甜得很!谢谢你帮俺奶奶熬药。” 小石头剥开一颗,放进嘴里,清苦的甜香在嘴里散开,心里比杏仁还甜 —— 这次不仅独立诊脉开方,还解决了炮制失误和药材短缺两个问题,一点都没慌。
苏沐把方子写在杏木板上,特意标注:“甜杏仁需炒至微黄(忌焦糊),鲜杏花短缺用干杏叶替代(温水泡软),加杏仁浆缓和燥性”,交给阿杏:“以后做杏仁糕别贪多,春燥天多喝杏叶水,要是再犯,按这个方子煮。” 小石头把自己画的药材图送给阿杏,还指着图上的炒杏仁和干杏叶:“这个炒杏仁要微黄,别炒糊;这个干杏叶要完整的,泡软了才用,记牢了。” 阿杏点点头,把图小心地折好,放进围裙兜里。
离开杏镇时,阿杏和阿杏奶奶往马车上塞了不少杏仁糕、炒杏仁,还有罐杏仁浆。“下次来,俺给你们炒最好的杏仁!” 阿杏站在杏树下,挥着手喊,杏花瓣落在她肩头,像撒了层粉。林薇靠在车边,手里攥着颗炒杏仁,薄荷苗的叶片已不再发卷,翠绿得发亮。沈知远递给小石头一杯杏叶茶,里面加了点炒杏仁:“尝尝,这是你自己补救成功的药茶,甜不甜?” 小石头喝了一口,清苦的甜香从喉咙滑到心里,使劲点头:“甜!比任何时候都甜!”
马车驶离杏镇,身后的杏树在夕阳里泛着粉,杏花落在车辙旁,像铺了层晚霞。车厢里,杏仁的甜香混着药香,小石头捧着笔记本,在 “药材补救” 那页写下:“炒杏仁焦糊可换半炒杏仁重炒,鲜杏花短缺用干杏叶(泡软),加本地杏仁浆缓和燥性”,还画了个小小的杏木灶。陆衍凑过来,笑着说:“现在不仅会精用药,还能灵活补救失误,下次遇到复杂病症,也能扛住了。” 沈知远和林薇对视一眼,都想起了小石头刚才挑杏叶、调杏仁浆时认真的样子 —— 那是药材的甜,是杏镇的暖,是他从 “精用药” 到 “活应变” 的成长香,随着马车,飘向春日的暖阳里。
喜欢长安急诊录:医女的跨时空爱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长安急诊录:医女的跨时空爱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