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钟后,苏沐掀开锅盖,先闻了闻:“玉竹的甜香出来了!” 接着她小心地把合欢花撒进去 —— 合欢花轻,一进锅就浮在水面,像撒了层粉红的绒:“合欢花要后下,煮两刻钟就行,煮久了香气散了,解郁的劲就弱了。” 林薇这时端来一碗温好的榆钱粥,里面加了点炒麦芽粉:“阿公,先喝碗粥垫垫,这粥里加了麦芽,能帮着消食,还能顺顺气。”
又煮了两刻钟,汤药终于好了。苏沐用纱布滤掉药渣,盛在粗瓷碗里,放凉到温热才递给李阿公:“慢点喝,这里面有合欢花,带点甜香,不难喝。” 李阿公喝了两口,眼睛亮了:“真有点甜!心里也不像刚才那么躁了!” 喝完药没过多久,沈知远拔了针,李阿公试着站起来,慢慢走了两步,膝盖不怎么疼了,连眉头都舒展了:“今晚肯定能睡个好觉!”
这时张婶端来一筐刚烙好的榆钱饼,还多带了碗蜂蜜:“医官们说麦芽能顺气,我在饼里加了点麦芽粉,配蜂蜜吃更甜!” 林薇接过一块,咬了一口,麦芽的香混着榆钱的甜,特别爽口。小石头手里拿着饼,又想起刚才认的药材,指着合欢花纸包问:“沈叔叔,要是别人郁气重,没风湿,还能用合欢花配玉竹吗?”
沈知远摸了摸他的头,掰了块饼递过去:“当然能!要是光郁不燥,就少放玉竹,多加片陈皮;要是燥重郁轻,就多放玉竹,少放合欢花 —— 行医跟调饼馅一样,得看人的‘口味’,不能一成不变。” 陆衍这时把《守脉传承录》合上,夹进之前的榆钱叶和刚采的合欢花瓣:“这话在理,古籍是方子的骨架,人的体质和病症才是肉,得填得合衬才行。”
天快黑时,主角们准备启程。镇民们把装着榆钱、沙棘、干合欢花的布包往马车上塞,李阿公还把自己用了多年的旧药杵和一本手写的《榆镇药记》送给小石头:“这杵磨得光,捣麦芽、玉竹都好用;这书里记着咱们镇上能入药的草木,你以后认药能用上。” 小石头双手接过,把书抱在怀里,药杵攥在手里,眼睛亮晶晶的:“谢谢阿公!我一定好好学,以后也能帮人看病!”
马车驶离榆镇时,老榆树下的灯笼已经点亮,橘黄色的光映着镇民们的笑脸。林薇靠在车边,手里攥着半块没吃完的榆钱饼,薄荷苗的绿芽在灯笼光里舒展着,再没蜷过半圈 —— 郁气散了,燥气解了,脉气终于顺了。沈知远递给她一杯温好的茶水,里面飘着两朵合欢花:“解解饼的油,也顺顺气,夜里能睡好。” 苏沐坐在旁边,正帮小石头把合欢花、玉竹、炒麦芽的样子画得更清楚,还在旁边注上 “玉竹蒸软切、合欢花后下、炒麦芽陈麦好”。陆衍则在笔记本上补写:“辨证需辨‘燥’与‘郁’的轻重,用药需顾‘津’与‘气’的平衡,药材辨识要多摸多闻多尝,方得真章。”
车厢里的药香混着榆钱饼的香、合欢花的甜香,还有小石头的笑声,飘出车窗,融进榆镇的夜色里。远处的老榆树在风中轻轻摇晃,枝丫上的榆钱被灯笼光照得泛着浅黄,像在跟他们道别,也像在守护着这片刚疏了郁、解了燥的土地 —— 守脉守的是地,行医行的是心,这人间的暖意,从来都在一诊一脉、一药一粥里。
喜欢长安急诊录:医女的跨时空爱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长安急诊录:医女的跨时空爱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