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薇则在溪畔的脉眼处搭了个简易的药灶,把熬药剩下的溪根草渣、麦冬壳,还有五脉信物的余泽(珊瑚粉、盐晶碎)混在一起,倒进装满溪底水的陶盆里,放在灶上煮。“溪脉的燥气得用草药的润气引,这些药渣沾着润脉汤的气,煮出的水浇在脉眼上,能慢慢引地脉的润气上来。” 她一边说,一边用木勺把药渣水往脉眼处浇,脉眼周围的土慢慢泛出淡绿的光,薄荷苗的新绿芽也渐渐舒展开,叶尖的褐气慢慢退了下去。
小石头跟着柳伯在溪畔采新的溪根草 —— 刚浇了药渣水的地方,竟冒出了几株嫩绿的溪根草芽,柳伯教他认:“你看这草叶,边缘带着细细的水纹,根须是白色的,就是新鲜的溪根草,要是叶边发褐,根须干了,就没用了。” 小石头赶紧在草药笔记上画下来,还特意标了 “柳溪溪根草:叶带水纹,根白润”,画得比之前的草药图又工整了些。
到了傍晚,柳溪镇的溪脉终于有了动静 —— 脉眼处的土慢慢渗出细小的水珠,顺着溪床往低处流,干涸的溪沟里渐渐积了浅浅的一层水,溪畔的老柳树也抽出了点点新绿。村民们围着溪畔欢呼,柳老栓的儿媳妇端来刚煮好的溪鱼汤,汤里加了点润脉汤的药渣,鲜得很:“林医官,沈医官,尝尝咱们柳溪镇的溪鱼,以后溪脉通了,天天给你们做!”
沈知远这时正把剩下的润脉汤配方写在纸上,交给柳伯:“麦冬三钱,玉竹二钱半,溪根草五钱,珊瑚粉少许,加水三碗,先武火煮开,再文火煮半个时辰,每天一剂,连喝三天,燥脉症就能好。” 他还特意在纸上画了个小锅,标着 “陶锅最好,别用铁锅,会影响药效”。
离开柳溪镇时,溪畔的柳枝已经能随风晃了,薄荷苗的新绿芽泛着清亮的光,指向长安的方向。柳伯给每个人装了袋晒干的溪根草,还塞了个陶制的小药罐:“这罐能装润脉汤,路上渴了,温着喝,比喝水管用。” 小石头抱着小药罐,挥着手里的草药笔记:“柳伯,我会给你写信,告诉你长安的薄荷长得好不好,还会学煮润脉汤!”
马车行渐远,溪畔的药香还飘在风里,林薇靠在车边,手里攥着柳伯给的溪根草,草根还带着点溪泥的湿润。她看着远处的柳溪镇,村民们在溪畔洗菜、洗衣,孩子们在溪边追着蝴蝶跑,心里清楚 —— 行医守脉,从来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熬一碗热药,涂一点药膏,认一种草药,在百姓需要的时候,递上一份暖,让地脉的润气,顺着药香,融进每一个寻常的日子里。
苏沐在车帘边熬着剩下的溪根草水,水开的时候,飘出淡淡的清香,沈知远则在翻小石头的草药笔记,笑着在溪根草图旁写了句 “溪根草配麦冬,润脉第一功”。夕阳把马车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条连着柳溪镇和长安的线,线上飘着药香,也飘着人间的烟火,岁岁年年,温暖如常。
喜欢长安急诊录:医女的跨时空爱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长安急诊录:医女的跨时空爱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