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府授课的日子定在三日后的辰时,地点选在府衙西侧的讲学堂。前一晚,林薇在灯下翻来覆去修改 “防疫讲义”,把 “细菌” 改成 “水中秽浊之气”,把 “电解质紊乱” 换成 “体虚失养”,可笔尖落在纸上,还是觉得字字别扭。沈知远端来一碗温热的莲子羹,见她眉头拧成疙瘩,伸手轻轻抚平她眉间的褶皱:“别太为难自己,若是讲不下去,我陪你去跟府衙说,就说方子是家传的,只知用法,不明原理。”
林薇抬头看他,他额头上的伤疤还浅淡可见,那是前些日子为护她挡在人前磕的。她握住他的手,指尖传来熟悉的暖意,心里却更沉了:“可这法子要推广,总得让大夫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不然遇到变异的病症,他们还是不会应对。” 她想起现代医学院的导师常说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这份 “渔”,在唐朝却成了烫手的山芋。
第二日清晨,林薇刚到讲学堂,就见堂内已坐满了人 —— 有长安城各大医馆的坐馆大夫,有京兆府招募的学徒,甚至还有几个穿着锦袍的贵族子弟,显然是冲着 “盐糖治瘟疫” 的奇方来的。她刚走上讲台,就察觉到一道锐利的目光落在身上,转头看去,只见角落坐着一个身着墨色锦袍的男子,面容俊朗却带着几分冷意,手边放着一个刻着 “萧” 制的精致药盒 —— 正是第六章结尾时,郊外马车里的那个人。
“林姑娘,” 一个留着山羊胡的老大夫率先开口,语气带着几分质疑,“听闻你用盐糖治水疫,可医书有云‘时疫需清泻’,你这方子既无黄连之苦,又无大黄之峻,何以见效?”
林薇定了定神,按照提前准备好的说法解释:“老大夫所言极是,只是此次水疫特殊,患者多因呕吐腹泻失了‘元气’,盐糖能补元气、固根本,待元气稍复,再用草药清泻秽浊,方能事半功倍。就像田地里的禾苗,若根都枯了,只浇水施肥也无用,需先护根,再滋养。”
她一边说,一边拿起桌上的陶罐,演示盐糖水的配比:“一斤热水,盐一小勺,糖三小勺,需搅拌至完全融化,少量多次喂服 —— 若一次喂太多,患者肠胃虚弱,反而会吐。” 她的动作熟练,语气沉稳,台下的大夫们渐渐放下质疑,有人拿出纸笔认真记录,还有人点头附和:“上次我家学徒染了疫,就是喝了类似的糖水,果然止了吐。”
可就在这时,角落里的墨袍男子突然站起身,声音清冷如冰:“林姑娘说的‘护根’,倒与西域传来的‘养身术’有些相似。只是在下有一事不明 —— 为何偏偏是盐糖配比‘一三一’,而非‘二二’或‘三三’?姑娘家乡的老大夫,是否曾说过其中的缘由?”
林薇的心猛地一沉 —— 这个问题,她最怕有人问起。现代医学里,盐糖配比是根据人体体液渗透压计算得出的,可 “渗透压” 三个字,在唐朝根本无人知晓。她攥紧了手中的木勺,指尖泛白,勉强笑道:“这是家乡老大夫世代相传的比例,说是‘试过无数次,此配比最宜人体’,具体缘由,我也不甚清楚。”
“不甚清楚?” 墨袍男子步步紧逼,缓步走上前,目光如炬,“林姑娘之前治癫痫孩童,用‘侧卧防窒息’之法;治太后肺炎,用‘拍背排痰’之术;如今治水疫,又创‘盐糖补水’之方 —— 这些法子皆与中原医理相悖,却又屡试不爽。姑娘家乡的老大夫,究竟是何方高人?为何从未在医籍中见过记载?”
他的话像一把尖刀,刺破了林薇精心编织的谎言。台下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有疑惑,有探究,还有几分警惕。林薇的脸涨得通红,又渐渐变得苍白,她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 总不能说,她的 “老大夫” 是现代医学院的教授,她的 “医籍” 是实验室里的《传染病学》教材。
“萧大夫,” 沈知远突然走上前,挡在林薇身前,对着墨袍男子躬身道,“林姑娘年幼时家乡遭灾,老大夫不幸离世,许多医理未能尽传,还望萧大夫海涵。这些法子虽与中原医理不同,却实实在在救了人,何必纠结于缘由?”
林薇这才知道,眼前的男子竟是长安城最近声名鹊起的 “萧医”,传闻他医术高超,却性情孤傲,尤其不喜 “旁门左道” 的医术。萧医冷笑一声,目光扫过沈知远:“沈公子是想护着林姑娘?可医者行医,需凭真才实学,而非含糊其辞。若今日说不清缘由,他日有人效仿此法治死了人,这笔账,该算在谁头上?”
就在林薇快要撑不住的时候,一个苍老的声音突然响起:“萧大夫,老身倒觉得,林姑娘的法子,未必没有道理。” 众人转头看去,只见沈老大夫拄着拐杖,慢慢走进讲学堂,他脸色虽有些苍白,却目光坚定,“老身行医五十载,前几日研究林姑娘的盐糖水,发现其味‘咸甘适中’,与人体汗液、尿液之味相近 —— 或许,这就是它能补‘元气’的缘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长安急诊录:医女的跨时空爱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长安急诊录:医女的跨时空爱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