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一场小雨,所有瓷缸都储满了水。农户们用瓷缸里的水浇地,原本枯黄的麦苗渐渐转绿。到了初夏,青州府的麦收虽比往年少些,但也有六成收成,赵老汉捧着饱满的麦粒,对苏砚微说:“若不是你带来的好法子,咱们今年就要饿肚子了!” 刘大人也给萧璟渊写了奏报,称赞 “柳棚瓷缸储水之法,适配北方旱情,简便易行,实乃抗旱良策”。
民生二十年夏,苏砚微站在安丘村的储水棚旁,看着赵老汉用瓷缸里的水浇玉米苗,柳条架上的油纸在阳光下泛着光,瓷缸里的水清澈见底。她给萧璟渊写了一封信,信里说:“民生之法需因地制宜,苏州用瓷片护堤,青州用柳棚瓷缸,皆因两地气候、材料不同。若将这些适配后的经验,推广至对应灾区,天下百姓定能少受旱涝之苦。”
京城御书房里,萧璟渊看着苏砚微的信,又拿起刘大人的奏报,对户部尚书说:“砚微总能把民间小技,变成治世良策。青州的柳棚瓷缸之法,当传至北方各旱区,让更多农户受益。” 他还让人把苏州、青州的民生经验整理成册,取名《民生适配集》,发往全国各地,供地方官参考。
安丘村的夕阳下,赵老汉端出刚烙好的麦饼,分给苏砚微、佩拉和马科斯。麦饼的香气里,混着柳条的清香与瓷土的质朴 —— 这味道,是抗旱丰收的味道,也是苏砚微辅助萧璟渊,以民生智慧治理天下的又一步坚实印记。
喜欢逆袭:庶女的开挂人生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逆袭:庶女的开挂人生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