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蓝图绘就
“先行者”的求救信号如同一声来自远古的号角,为“信风”计划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与使命感。这不再仅仅是寻求盟友与知识的旅程,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救援行动,一场追寻文明根源的朝圣。承载这一使命的船只,必须前所未有。
万里将前线指挥权暂时移交,亲自挂帅,组建了代号“星槎”的最高规格设计团队。团队汇聚了人类最顶尖的舰船工程师、物理学家、生物学家以及“默示录”的材料学智者,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打造人类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能够独立进行跨星系探索与外交的星海之舟——“精卫”号。
设计纲领极其严苛:
第一,极致自持。它必须能在完全脱离后方补给的情况下,维持至少五十年的正常运作。这意味着需要突破性的封闭循环生态系统、高效能源回收技术,以及利用星际物质进行补充的“野外生存”能力。
第二,绝对隐匿。面对未知的星域和潜在的“收割者”巡逻力量,它必须能像幽灵般潜行。这要求全新的匿踪材料、能量波动抑制技术,甚至可能涉及短距离的维度滑行能力。
第三,深空机动。它的引擎必须比“鸾鸟”系列更强大、更持久,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星际环境,在必要时进行长时间的超高速巡航或极端规避。
第四,网络钥匙。它必须装备能与星门网络,甚至可能与更广泛的“生命摇篮网络”进行初步交互的通讯与感应模块,这是回应求救信号、寻找“先行者”的关键。
设计工作夜以继日地进行。“起源之厅”提供的非敏感科技蓝图,如同拼图般被巧妙融入人类自身的技术体系,催生出一系列跨越式的新设计。
就在主体结构设计接近完成,团队为如何平衡强度、重量与自我修复能力而争论不休时,“伏羲”在进行了数百万次模拟推演后,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方案。
“基于对月球静海基地深层岩芯样本中提取的‘S型生物活性晶体’的分析,”“伏羲”将一种闪烁着柔和乳白色光芒的晶体结构模型投射到主设计台上,“该材料表现出独特的能量导性与受激自修复特性。其生长模式可与特定合金纳米框架形成共生。”
模型随之变化,展示了令人惊叹的景象:原本冰冷的金属舰体龙骨结构,被这种生物晶体如同神经网络般缠绕、融合,晶体脉络深入金属分子间隙,仿佛给钢铁注入了生命。
“提议:构建‘共生龙骨’结构。以高强度钛-铱合金为骨架,注入S型晶体培养液,使其在预定能量场催化下,沿骨架定向生长、融合,形成具备能量传递、结构强化、以及受损后有限自修复能力的半有机复合船体。”
会议室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这大胆的构想镇住了。
半有机船体!自我修复!
这已不仅仅是造船,这近乎于……培育一个生命体!
“风险?”万里沉声问,目光锐利。
“主要风险在于可控性,”“伏羲”回应,“晶体生长需精确能量引导,否则可能导致结构异变。其次,有机成分可能对某些极端环境(如特定能量辐射、强酸性空间)抵抗力较弱。最后,其与生命场的潜在交互效应未知,可能对秦宇同志的能力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
机遇与风险并存。但“精卫”号所需的,正是超越常规的突破。
“成立专项小组,立刻进行‘共生龙骨’的一比一核心段实体验证!”万里拍板,“如果验证通过,‘精卫’号就将采用这种结构!我们要造的,不只是一艘船,更是一个能适应星海、甚至能在创伤中自我愈合的伙伴!”
星海之舟的蓝图,在超越纯粹机械的范畴后,变得更加清晰,也更具生命力。人类迈向深空的脚步,即将踏在一个介于钢铁与血肉之间的、前所未有的基石之上。
中篇:资源博弈
“精卫”号的蓝图越是宏伟,其背后所需的资源清单就越是令人触目惊心。高纯度稀有金属、用于催化生物晶体生长的特殊同位素、实验性的超导材料……每一样都标注着“战略储备”或“火星前线优先”的标签。
当万里将资源调配方案提交至全球防御理事会时,预料之中的风暴瞬间掀起。
“万里博士!我理解您对长远战略的考量,但这是否太过冒险?”一位肩扛将星、负责火星后勤的官员霍然起身,面色因激动而泛红,“火星前线每一天都在流血!‘利维坦’舰队需要更换的受损部件堆积如山,士兵们需要更好的护甲和武器!而现在,您要将我们本已捉襟见肘的资源,投入一个……一个可能数十年都看不到回报的深空探测项目上?”
“这不是探测,这是投资!”另一位支持万里的科学家反驳,“星门背后的情报和科技,可能让我们在未来节省无数条生命!‘起源之厅’的援助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但那只是非军事援助!远水解不了近渴!如果火星防线崩溃,地球暴露在‘收割者’炮火之下,再先进的星舰设计图也只是废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的南天门计划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我的南天门计划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