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圈”巩固: 通过“天罗”网络提供的廉价能源作为重要筹码,华国加强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合作。以能源合作为纽带,辅以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等,构建了一个更加紧密、更具韧性的“经济生态圈”,有效对冲了联盟试图营造的经济孤立。
· 精准反击: 对于几家跳得最欢、明显充当政治打手的跨国企业,华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启动了针对性的反垄断调查、网络安全审查或税务稽查。这些调查有理有据,程序合法,却精准地打在了对方的痛处,使其股价暴跌,业务受阻,起到了强烈的震慑作用。
一套组合拳下来,外部的政治围攻和内部的舆论渗透,虽然未能完全平息,但其嚣张气焰和破坏力已被有效遏制。“南天门”展现出的,不仅是科技的硬实力,更有在复杂国际博弈和内部治理中游刃有余的软实力。
然而,万里和秦宇都清楚,这仅仅是中场休息。对手绝不会轻易罢休,更阴险、更直接的渗透与破坏,必然还在后头。
联合国舞台上的交锋与经济层面的反制,如同坚固的堤坝,暂时挡住了明面上的压力洪峰。然而,暗流往往比明浪更加凶险。在“公开透明”的诉求受挫后,对手的策略迅速转向更加隐蔽和阴险的轨道,目标直指“南天门”计划的核心——技术与人才。一场围绕尖端科技与核心机密的无声战争,在阴影中激烈上演。
一、 “捕蝉”行动与“螳螂”在后
几乎同时,一个看似偶然的“国际学术交流机会”被提供给了一位在“神晖”聚变项目组中负责外围数据处理的年轻工程师,邀请方是西方某知名大学实验室,研究方向恰好与该工程师的专业领域高度相关。
这些举动,如同隐藏在草丛中的捕兽夹,精准而致命。一旦有人被诱惑,哪怕只是泄露部分非核心信息,都足以让对手拼凑出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甚至找到技术的薄弱环节。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一张由“伏羲”编织的、覆盖所有涉密人员及关联方的“天网”早已悄然张开。
【检测到异常接触模式。目标人物:李XX(前材料组研究员),接触方:‘创新前沿猎头’,通讯内容涉及高敏感技术领域,诱惑性条件符合‘人才狩猎’特征。风险评估:高。】
【检测到异常学术邀请。目标人物:张XX(聚变项目组数据员),邀请方实验室与已知境外情报机构存在间接资金关联。风险评估:中高。】
警报无声地传送到国家安全部门及“南天门”安保中心。
“放长线,摸清他们的联络渠道和最终目的。”秦宇将军下达指令,“对于李研究员,安排‘反诱导’,让他提供我们准备好的、经过‘优化’的‘星尘’衍生技术资料。对于张工程师,批准其出国,但全程监控,看他接触什么人,传递什么信息,必要时……现场控制。”
“捕蝉”的螳螂们自以为行动隐秘,却不知自己早已成为“黄雀”眼中的猎物。一场精心设计的反情报行动悄然展开,目的不仅是保护机密,更是要顺藤摸瓜,揪出隐藏在幕后的黑手,并借机向对方传递更多的虚假信息。
二、 “凿壁”窃光与“铁壁”铜墙
网络空间的攻防战也进入了白热化。
这些攻击不再是简单的病毒或木马,而是融合了零日漏洞利用、社会工程学、以及针对特定工业控制软件的定制化攻击工具,技术水平极高,显然有国家级力量在背后支持。
然而,他们面对的是由“伏羲”主导的、“龙鳞”理念延伸至网络空间的动态防御体系。
· “蜜罐”陷阱: “伏羲”精心构造了多个看似核心、实则充满虚假信息和自毁程序的“诱饵服务器”。攻击者费尽心力突破层层伪装,最终窃取的只是一堆毫无价值甚至有害的乱码,或者刚刚得手就触发警报,暴露自身行踪。
· “活性”防火墙: 防御系统不再是静态的规则库。‘伏羲’实时分析攻击模式,动态调整防御策略,甚至能模拟出系统漏洞吸引攻击,然后反向注入追踪程序,对攻击源进行定位和反制。
· “量子加密”通信: 所有核心数据在传输和存储时,均采用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加密技术,理论上无法被破解,确保了即使物理线路被窃听,信息也不会泄露。
一场场无声的网络攻防在比特洪流中激烈碰撞。攻击方使尽浑身解数,却仿佛在撞击一座不断自我进化、还能伸出尖刺的钢铁堡垒,进展寥寥,损失不小。
三、 “楔子”的松动与“铁拳”的震慑
就在网络与情报战线激战正酣时,一个意想不到的突破口出现了。
这是一个打入对手内部、甚至可能反向操作的机会。
“是时候敲山震虎了。”万里在了解情况后,对秦宇说道,“这颗‘楔子’,我们可以让它暂时松动,但必须让挥舞锤子的人感到疼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的南天门计划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我的南天门计划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