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收的喧嚣彻底落下帷幕,打谷场上的麦垛堆成了小山,空气中弥漫着新麦的清香和丰收后的疲惫与满足。苏念晚的脚踝在沈墨琛留下的药油和她的精心养护下,已好了七八分,虽还不能长时间站立或负重,但日常行走已无大碍。
这次受伤,虽然耽误了几天工分,却也让她有了更多时间待在家里,仔细思考未来的路。沈墨琛的津贴虽能补贴家用,但这个家要想真正富裕起来,不能只靠他一人。而且,她探寻父母下落,将来若需远行或打通关节,也少不了钱财支撑。光是靠工分和有限的家庭副业(养鸡、自留地),积累太慢。
她将目光投向了自家院子里那些长势格外喜人的蔬菜。黄瓜已经罢园,但晚豆角、茄子、辣椒正是丰产的时候,尤其是她悄悄用了系统优选种和优质肥的那几垄,产量远超寻常。自家根本吃不完,送人或者以物易物也消耗有限,放久了又会烂掉。
一个念头在她心中成形——加工!将这些新鲜的蔬菜,加工成易于保存、风味独特的酱菜或干菜!这样不仅能避免浪费,还能创造出额外的价值。
她想起前世作为美食博主时,研究过的各种家常酱菜做法。这个时代物资匮乏,一口下饭的酱菜,绝对是稀罕物。她不需要做得多么复杂,只需比市面上常见的咸菜疙瘩更美味、更卫生即可。
说干就干。她先选取了品相最好的嫩黄瓜,仔细清洗干净,用盐杀出水分,再配上姜丝、蒜片、以及她利用系统积分兑换的、味道更醇厚的酱油膏和少量香料(对外只说是自己琢磨的配料),装入洗净晾干的陶罐中密封发酵。
接着,她又将吃不完的豆角焯水后晾晒成干豆角,将辣椒和大蒜捣碎,加入盐和少量酒,制作成简单的蒜蓉辣酱。她还尝试用系统提供的《传统食品加工小技巧》里记载的方法,制作了一种风味独特的西瓜豆酱,虽然过程繁琐,但成品酱香浓郁,让她充满期待。
这些活计都不需要长时间站立,坐在院子里就能完成。王秀英和赵秀娥起初见她折腾这些,还有些不解,觉得费盐费料。
“念晚,这黄瓜用这么多盐腌着,多可惜啊!”
“这豆角晒干了也没多少,费那劲干啥?”
苏念晚也不多解释,只是笑着让她们等成品出来再评价。沈明珠倒是觉得新奇,成了三嫂最忠实的小帮手,帮着递东西,看火候,忙得不亦乐乎。
几天后,第一批黄瓜酱菜可以开坛了。当苏念晚小心翼翼地揭开坛口的荷叶和油纸时,一股浓郁的、混合着酱香、蒜香和淡淡发酵酸味的独特香气瞬间飘散出来,霸道地弥漫了整个小院!
“哎呦!这是什么味儿?这么香!”在屋里做针线的王秀英忍不住吸着鼻子走了出来。
赵秀娥也从厨房探出头,一脸惊奇。
苏念晚用干净的筷子夹出几根酱黄瓜,只见其色泽酱黄透亮,形态饱满,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她将黄瓜切成小段,分给王秀英、赵秀娥和眼巴巴等着的沈明珠尝。
“唔!好吃!”赵秀娥第一个叫出声,眼睛瞪得老大,“又脆又入味,咸香里带着点回甜,还有股说不出的鲜味儿!比供销社卖的咸菜疙瘩强一百倍!”
王秀英细细咀嚼着,也连连点头:“是好吃!这味儿正!念晚,你这手艺真是绝了!”
沈明珠更是吃得眯起了眼睛,小嘴塞得鼓鼓囊囊。
首战告捷!苏念晚信心大增。她又陆续开了蒜蓉辣酱和西瓜豆酱的坛子,同样获得了家人的一致好评。尤其是那西瓜豆酱,空口吃都满口生香,用来蘸馒头、拌面条更是无上美味。
苏念晚知道,这些东西有了市场。但她并没有急于声张,而是先小范围地,将做好的酱菜和辣酱分装在小碗里,送给关系极好的李婶子、张婶子等几户人家尝尝。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没过两天,李婶子就风风火火地找上门来,手里还拿着空碗。
“念晚!你上次给的那酱菜还有没有?我家那口子吃了直说好,拌着吃了三大碗饭!非要我再来找你要点!还有那辣酱,下饭忒香了!”李婶子嗓门洪亮,满脸的意犹未尽。
张婶子和其他几户收到赠品的人家,也陆续表达了类似的意思,甚至有人试探着问能不能用鸡蛋或者粮食换一点。
苏念晚知道,火候到了。她并没有打算大规模售卖,那风险太大。她采取的是更隐蔽也更稳妥的“以物易物”或者“熟人定制”模式。她用自己制作的酱菜、辣酱、干菜,换取鸡蛋、细粮、豆油,或者一些她需要的布票、工业券等。
因为味道确实出众,又是稀缺品,很快就在相熟的小圈子里打开了销路。虽然每次数量不多,但细水长流,积累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额外收入,而且换来的东西都是实实在在能改善生活的。
苏念晚将换来的鸡蛋和细粮大部分交给王秀英补贴家用,布票和工业券则攒起来,准备给家里人添置东西或者以备不时之需。王秀英和赵秀娥见她真的能用这些“小打小闹”换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从最初的不解变成了全力的支持,帮着打掩护,处理食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七零娇妻,兵哥的掌心宠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七零娇妻,兵哥的掌心宠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